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普希金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 | |
|
|
第一章 世纪的嘱托 这是一个辽阔的国度,幅员广大,横跨欧亚。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森林茂密,平原宽广。这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比起我们古老的炎黄子孙,它还只能算一个小弟弟;但在美洲的一些民族面前,它又是一个兄长。这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它年轻的时候,便处在异族人的铁蹄之下;它成年的时候,又被野蛮的农奴制度所困扰。 深重的苦难磨炼了俄罗斯民族,美丽的大自然陶冶了俄罗斯民族,她既能忍辱负重,又真诚而开朗;既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又目光远大、热情奔放;较之于法兰西民族,她要显得更为稳重和沉着;较之于日耳曼民族,她又显得更为谦逊和热情;而较之于不列颠民族,她似乎更富于灵气和活力。她好像介于东西方民族之间,兼容东西方民族的特点。 她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语言在劳动中生就,在斗争中成长;深沉的民族性格滋润着它,美丽的大自然哺育着它。一位诗人曾这样描述它: 我们的语言华美辉煌,其中 有河流的辽阔和草原的苍茫, 有雄鹰的啼鸣和狼群的嗥叫, 有朝圣的歌曲、钟声和烟香。 ——巴尔蒙特① 〔①巴尔蒙特(1867—1942),俄国诗人。〕 马克思曾这样感叹:“俄语是多么的美,它有德语的一切优点,然而没有德语可怕的粗鲁。……俄语是最有力和最丰富的活生生的语言之一。”按理说来,这个国家就其民族的生命历程和拥有的语言潜在能量而言,本应能出现文化巨人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封建农奴制度使得俄罗斯长期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欧隔绝,这就导致了俄罗斯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落后状态。从文学上说,除了一部俄罗斯古代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可以进入欧洲中古文学之林之外,在19世纪之前,她确实还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人物和作品。 自然,后来一些俄罗斯文学史学者也按照欧洲文学的发展模式,为俄罗斯诗歌“规划”出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如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之类,但这些“发展阶段”不但在历史进程上与欧洲不符,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倒是青年别林斯基说了句实话,当他以一个批评家的深刻的洞察力回顾和考察19世纪以前的俄罗斯文学时,断然指出:我们没有文学。 自然,别林斯基这里所指的是一种具有俄罗斯民族精神、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 这样说并非把19世纪以前的俄罗斯文学视为一片空白,而是说到19世纪以前,俄罗斯还没有出现一位这样的文学巨人,其意义相当于但丁之于意大利,莎士比亚之于英国,莫里哀之于法兰西,歌德之于德意志,乃至荷马之于古希腊。 我们很容易证明这一点。比如说,罗蒙诺索夫(1711—1765)和杰尔查文(1743—1816)两位作家,他们在18世纪俄罗斯文学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可是把他们放到同一个时期的欧洲文学中,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能体现出什么样的俄罗斯的精神呢?除了他们的作品是用俄语(并且还不是后来被公认的成熟的俄罗斯文学语言)写就的这一点之外,他们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法国古典主义是多么地雷同,且不说在艺术成就上远不及后者,仅从内容上说,它们几乎把欧洲古典主义的思想锋芒消磨殆尽。再比如说卡拉姆辛(1766—1826)和茹科夫斯基(1783—1852)这两位作家,他们在18世纪末乃至19世纪初,在文学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可是,在我们这部传记的主人公登上文坛后,他们立刻被他的光芒所掩盖,他们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不是在文坛上销声匿迹,便是在这位“后来者”面前公开认输。 1799年5月26日,在莫斯科涅麦茨卡亚街(现改名为巴乌曼大街)的一座平常的房子里,诞生了一个婴儿,这就是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一时间本身也许就包含有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说颇有些诗意。这是18世纪的最后一年,渴求产生文学巨匠的俄罗斯仿佛憋足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力量催生了普希金,或者说,在这个世纪之末,普希金是带着整个18世纪的嘱托跨入19世纪的。俄罗斯太需要她的文学巨人了,她已做了几个世纪的准备。而在18世纪,在她的怀抱里已出现了一些先兆,她已感受到缪斯那频频投来的目光。她带着激动和喜悦注视着这个皮肤黝黑、双眼明亮的孩子。要知道,这个孩子的降临意义非同寻常,它是一个吉祥的兆头。事实上,在普希金诞生后不到30个年头的时间里,在俄罗斯诞生了多少文学大师:1803年——丘特切夫;1809年——柯尔卓夫和果戈理;1811年——别林斯基;1812年——赫尔岑和冈察洛夫;1814年——莱蒙托夫;1818年——屠格涅夫;1821年——涅克拉索夫;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1822年——费特;1823年——奥斯特洛夫斯基;1828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列 夫·托尔斯泰。 而5月26日对俄罗斯文学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不仅是普希金的诞辰日,同时又是普希金的作品的最深刻的理解者和评论者别林斯基(1811—1848)的忌日。命运和缪斯就是这样把这两位对俄罗斯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联系在一起。 这个孩子——未来诗人的姓名是纯俄罗斯的,然而他的皮肤、眼睛以及那厚厚的嘴唇却又透露出另一种信息,他身上似乎有别一种血缘,让我们由近及远看一看他的列祖列宗。 从他的父名来看,他的父亲应该叫谢尔盖·普希金。1786年夏天,近卫军青年军官谢尔盖·普希金在彼得堡结识了他的一个远房表妹纳杰日达·奥西波芙娜·汉尼拔,俩人一见钟情。这位少女有一种独特的美,微黑的皮肤,略长的眼睛,鹰一般的侧影,这样的面貌和身姿在一般俄罗斯少女中是很出众的。人们送她一个“美丽的混血儿”的绰号,而她自己一点儿也不忌讳这一点。其实,她的姓氏就与众不同,这是一个非俄罗斯国有的外来的姓氏——汉尼拔,这个姓氏在人类的古代社会早已如雷贯耳,那位曾经征服过罗马的迦太基人的统帅便是这个姓氏。纳杰日达·奥西波芙娜的祖父是阿比西尼亚①黑人,这样,在她身上就有四分之一的非洲人血统,推算下来,普希金身上则有八分之一的非洲人血统。 〔①阿比西尼亚系埃塞俄比亚的旧称。〕 阿比西尼亚人是怎样来到俄罗斯的呢?这还要从彼得大帝时期说起。纳杰日达·奥西波芙娜的祖父原名叫依勃拉吉姆,本是阿比西尼亚一个小王子的公子。在他出生不久,阿比西尼亚遭到土耳其人的入侵,他便作为人质被送到了君士坦丁堡。此间,恰逢彼得大帝派人到土耳其,物色几个聪明伶俐的黑人小孩作为宫廷侍从,年仅8岁的依勃拉吉姆又被带到了俄国。依勃拉吉姆到俄国后改名为阿勃拉姆·彼得罗维奇·汉尼拔。此后他的生活充满戏剧性,由于他才智超群,被彼得大帝看中,此后他官运亨通,从皇帝的贴身侍从到私人秘书,以准将职衔升任为俄国工程师总长。虽说他在婚姻上出现一些纠葛,但这对他的仕途却无太大影响。在彼得皇帝去世后,他又受到伊丽莎白女皇的恩宠,1746年,女皇封给他一大片领地,即包括后来为人熟知的著名的“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在内的位于普斯科夫省奥波切茨县的庄园,同时他还获得500名农奴。1781年,汉尼拔以84岁的高龄去世,此后他的后代就世居在这块领地上。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