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莎士比亚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 | |
|
|
§第一章 莎士比亚身世之谜 莎士比亚,一个多么煊赫的名字,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天才。面对《莎士比亚全集》里的37部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我们只有顶礼膜拜,献上热烈的赞美:雄伟、壮丽、丰富,堪与大自然媲美;广阔而又细腻有如人的心灵;充沛的语言象阳光一样普照万物。 然而我们的语言太贫乏了。 而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 自莎士比亚去世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那就是,历史上真的有过这样一位剧作家吗?为什么有这种怀疑?是因为他太伟大,他的艺术太高超以致于后世的人们不能理解,遂疑心是出自天工而非人力?或者是因为时代久远,作者的生平事迹湮没无闻?本来,有了实实在在的全集,即使我们对作者的生平了解不多或根本不了解,也不会影响我们对优美作品的欣赏。 但人们追求真理和科学准确性的信念是坚定的。 而且知人论事,对于更好理解和欣赏作品也大有裨益。 在西方文学史上,学者们对古希腊的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属名也曾有过长时间的争论。 行吟的盲诗人荷马真的存在吗?是他创作了这两部巨著,还是他整理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故事,编纂而成? 关于莎士比亚身世的争论,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那就是,从有限的传记材料中知道他出身低微,文化修养很低,有些人就认定如此多的杰作不可能是他所写,现在归在他的名下的这些作品出自他人之手。 不少人认为这个人是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大哲学家、政治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个观点早在18世纪就由赫伯特·劳伦斯提出,后来又由很多人继而详加论证。 如一个美国学者从莎剧中表达的哲学思想与培根思想的一致处入手,认为这些剧本即便不是由培根创作,也是由以培根为首的一个创作集体写成的。但无论怎样的攀扯,这些论证中的一个致命的缺陷是,培根并不擅长戏剧。 几乎所有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有身份有名望的人都被这么审查过。路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骚桑普顿伯爵等等,甚至伊丽莎白女王本人也是一个。 还有人说这些剧本的作者不是出生在斯特拉福镇的那个乡巴佬,而是另一个同名的人,而他就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私生子!从论证到猜测又到狂想,已经不着边际了。也有的人旁敲侧击,迂回包抄,提出这些剧本的作者不是英国人而应是意大利人、或法国人,或爱尔兰人。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外交上长期与欧美盟国对抗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上校还根据莎剧中的某些人物情节提出,这些剧本的作者应是非洲人。 一时舆论哗然。 这些猜测听起来未免可笑,但象中国人在“红学”研究中表现出的考据热情一样,这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人们想多了解作者的生平,为的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无论这些剧作多么美妙绝伦,它们不是横空出世,孤零零无所依傍的,它们与戏剧传统关系密切,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作品颇多相似之处。许多考据家就把注意力放在这里。不少人认为这些剧作出自那时代一个著名剧作家克斯多夫·马洛(1563-1593)之手。曾经有人坚持要挖马洛的墓,声称其中藏有莎剧的手稿。美国人在这方面热情甚高。有一位叫卡尔文·霍夫曼的诗人和作家于80年代中叶第35次去英国作莎剧研究时声称,他确认,37部莎剧是马洛的作品。他途经意大利时得到了一份出土的记载马洛身世的墓志铭,使他对自己的论断信心十足。据史料记载,马洛是在1593年在一家小酒店里与人口角被杀死的,也有人说是因卷入政治斗争被谋杀,总之是死在英国。但这个墓志铭上说,他是死在意大利的。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