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苏沃洛夫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三


  苏沃洛夫到雷姆纳河去进行侦察,为了更好地侦察地形,他爬上一棵大树。从这里他看到了一支庞大的土耳其部队。这支部队驻扎在雷姆纳河和雷姆尼克河之间。

  苏沃洛夫决定于1789年9月10日当夜隐蔽地接近土军,于翌日清晨从两翼同时对土军发起攻击。

  夜里没有月亮,但星光灿烂。从福克沙尼出发时,士兵们看到土军营地万点灯火。部队分两路纵队——俄军在右,奥军在左。行军12俄里,又渡过河水不深的雷姆纳河。行军保持绝对肃静,不发任何信号,严禁敲石取火。

  太阳冉冉升起。俄军穿过又密又高的秀草和一块块玉米地,向特尔古·库库利镇逼近。当土军终于发现了黑色头盔上的金属小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士兵方阵时,营地里乱成一片。有的人急忙向大道后撤,有的人骑上马,从翼侧蜂拥进攻步兵。

  激战后,土军大败。他们举白旗求降,领头的驰到方阵跟前高喊:

  “你们是什么人?是奥地利人吗?”

  “我们是俄国人!”队伍里有人回答道。

  “俄国人不可能来到这里,他们不是离这还很远吗?”

  “那你再走近一点看看!”

  可是这个土耳其人早已策马急驰回去,报告他所看到的一切了。

  宰相正在奥多亚喝咖啡。当他听到苏沃洛夫已经来到此地并已投入战斗的消息时,咖啡碗从手中掉到了地上。

  苏沃洛夫派值勤上校去见科布尔格,提议同时开始全线进攻。亲王同意了。苏沃洛夫发出战斗号令:

  “我命令进攻!”

  俄军和奥皇部队,一齐开炮猛烈轰击森林和内部防御墙,土军火炮变得哑然无声了……

  骑兵飞马冲入惊慌失措的土耳其精兵队列。土军一清醒过来,就挥舞大曲尖刀和短剑狂暴绝望地砍杀骑兵,此时,响起了震天动地的“乌拉”声。俄国步兵赶到,端着刺刀冲上来了。一整天都处在战斗行动中心的苏沃洛夫向士兵们喊道:

  “弟兄们!不要盯着敌人的眼睛,要看准他们的胸膛。你们的刺刀要往那儿捅!”

  下午4点,战胜10万士军已成定局。惟一的一座大桥上堆满了辎重。土军惊慌失措地跳入水中,许多人被淹死。宰相中弹身亡。他们的全部辎重、100面军旗、80门火炮,甚至一顶用金线绣得极其华美的帐篷都落入盟军之手。

  “我们的伟大导师,我们由于光荣地参战而分享了胜利和由此所带来的丰硕之果,请允许我对此表示深深的感谢。”直率的亲王说道。雷姆尼克河大战后奥军把苏沃洛夫称作“前进将军”。

  俄军统帅也高度评价了奥军的勇敢精神,再次当众嘉奖了卡拉恰伊。他称这位匈牙利人是真正的英雄。苏沃洛夫肯定他们的功劳使这位英勇善战的骑兵将军心花怒放。

  胜利后的第二天,就在雷姆尼克河畔的田野上做了感恩祷告。雷姆尼克河胜利的惊雷引出了彼得堡的礼炮、钟声、祝贺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及其亲信们对苏沃洛夫功绩的赞扬。奥地利皇帝赐封俄国统帅为神圣罗马帝国伯爵。叶卡捷琳娜按沙皇的惯例奖赏了苏沃洛夫:赐封雷姆尼伯爵称号,奖给安德烈勋章的各种宝石章 、镶嵌宝石并镌刻“赐与战胜宰相的胜利者”字样的佩剑,带穗宝石肩章,极其贵重的戒指、叶戈里骑士大十字章及他盼望已久的圣乔治一级勋章。雷姆尼克河大会战是苏沃洛夫军事学术的最高成就之一。此次会战最充分地表现了苏沃洛夫作战艺术的特点:全面估计形势,行动果断、迅速,出其不意和统帅对部队的无限影响力。

  第十二章 胜利的惊雷

  1.天才与蠢货

  90年苏沃洛夫在伯尔拉德过冬。这期间,他广泛地同有见识的人士进行书信来往,大量阅读古代和现代作家的书籍,力图以此来克服自己的孤独心情。早在80年代,他就结识了一位来俄国的德国神学大学生维尔纳,并说服他给自己当了秘书和诵读员。

  平时,他常请一些知己的军官们来听朗读,共同进餐。吃饭时,常常讨论读过的文章。相互交谈逐渐变成了竞赛或者考核。苏沃洛夫要求军官们得回答一些一般历史,尤其是军事历史方面的问题,不准作“一问三不知”的回答。那些老实、未受过多少教育的军人如坐针毡,把这种谈话看成是一种苦差事。

  有一次,苏沃洛夫邀人来吃饭。他那天穿着一件士兵呢上衣,坐在摩尔达维亚农舍的长凳子上。他胸前只佩带一枚有橙黑色绶带的乔治十字勋章。

  他这里有个规矩,来人一般严格按照官衔入座。这次有一位不久前才来到作战部队的年轻军官,挤着要往官阶比他高的人前面去坐。苏沃洛夫立即很不高兴地喊道:

  “注意纪律!遵守上下级关系!”

  “阁下,”机灵的维尔纳打断他的话说。“这位年轻人是个诗人。他眼睛近视,想就近仔细看看他叙事诗中的主人公。”

  上将顿时转怒为喜:

  “菲利普·伊万诺维奇老弟,你为什么不先告诉我一声呢?我还以为他是一个娇宠惯了的纨绔子弟呢。我现在看得出来,这是诗中的不规律现象。当弹唱诗人和吟咏抒情诗人许给我们永存不朽时,怎能不为他们效劳呢!”

  苏沃洛夫请这位惊魂未定的年轻人将他的诗作朗诵给大家听听。他心情快活起来,边听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