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圣雄甘地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六


  甘地身体力行,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时间用来纺线,从不间断,同时敦促信徒们也这样劳动。每天的纺线活动变成一场真正的宗教仪式,纺线时间成为祈祷和禅坐的间歇。圣雄一面喃喃地诵着“主啊”、“主啊”,一面咿呀咿呀地手摇纺车。

  一九二一年九月,甘地进一步推动土布运动发展。他郑重宣布,在他有生之年,他决定放弃其他任何衣服,将永远穿手工纺织制作的土布缠腰布和披肩。从此,一项普通的纺线任务发展成为庄严的圣事,以每天举行的宗教仪式团结了国大党的各阶层成员。他们的劳动成果——土布,变成独立战士的军装,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人人身披粗糙的白色棉布。甘地的小小纺车成为他领导的和平革命的象征,是已经觉醒了的大陆向西方帝国主义发起的挑战,是民族团结和自由的标志。

  甘地跋山涉水,不顾路途遥远艰险,或在三等列车的硬木座上过夜,把他的主张带到印度最偏僻的地区。每天他发表五六次讲话,他访问成百上千个村庄。这是多么壮观的场面:甘地赤裸双脚,身缠土布“拖地”,鼻端架着钢腿眼镜,手执竹制拐杖。他在前面疾走,身后紧紧跟随一帮同样装束的弟子。队伍末尾,人们高高抬着圣雄的便桶椅。它形象地说明,甘地是多么关心卫生工作。

  甘地的长途游说取得巨大成果。他每到一地,村民们纷纷进来,以一睹圣雄为荣。他衣着朴素,言语平和,待人谦恭,人们把他视作来自久远过去的圣贤,身负缔造—个崭新印度的使命。

  在城镇里,甘地不厌其烦地向市民们宣传说,印度民族要想取得自治,必须首先抛弃所有外国东西。他号召人民脱掉英国服装。随后不久,鞋、袜、裤、衫、帽和大衣,转眼之间在他面前堆集如山。一位男子激情满怀,竟在大庭广众之中把自己扒个精光。甘地喜笑颜开,将小山似的英制衣服付之一炬。

  英国人很快作出反应。如果说他们逮捕甘地需考虑再三,担心牢刑将他置于死地,那么他们对他的追随者则从不手软。三万人被投入监狱,不少集会和游行示威被武力驱散,国大党的办事机构也遭查禁。

  一九二二年二月一日,甘地致副王一封信,彬彬有礼地指出,他决心进一步开展反英活动。现在,他从不合作行动转入非暴力抵抗运动。他号召农民抵制捐税,城市居民不服从英国法律,印度士兵停止为大英帝国效劳。这是甘地向印度殖民政府发出非暴力战争宣言书。甘地就此说道:“英国人妄图迫使我们到机枪阵地与他们较量,因为他们手里有武器而我们却没有。我们击败他们的唯一办法是,把决斗引到我们有武器而他们没有武器的地方。”

  数以千计的印度人响应甘地的号召;数以千计的人身陷囹圄。面对这一局势,孟买省省督惊慌失措,一筹莫展。他大声惊呼道:“这是世界史上规模空前的创举,它几乎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新德里东北部一小村庄爆发流血事件⑤,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甘地不顾国大党绝大多数成员的反对,决定停止非暴力抵抗运动,因为他觉察到,他的拥护者尚未充分理解非暴力学说。

  ⑤一九二二年二月五日,联合省乔里乔拉村农民举行游行示威,警察开枪,群众即纵火烧毁警察局,二十一名警察被烧死。

  英国人感到局势变化对甘地不利,乘机对他提出控告。法庭上,面对煽动闹事的起诉,甘地供认不讳,侃侃陈词,要求法官严惩不贷。甘地被判处六年徒刑,囚禁在浦那附近的耶拉维达监狱。他对这次拘留毫无懊恼之感。他后来写道:“自由往往必须到牢房里去寻找,有时甚至到断头台上去寻找;在议会里、法庭上或者学校里,人们永远得不到自由。”

  由于健康原因,甘地提前获释出狱。出狱后不久,他立即赴印度各地游说,向人民群众宣传非暴力原则,以避免再次发生迫使他中断斗争的流血事件。

  一九二九年岁末,甘地准备进一步采取行动措施。在拉合尔,午夜时分,当旧岁即将过去,他动员国大党庄严宣誓,决心夺取印度的完全独立。在全国各地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千百万国大党成员郑重地重复这一誓言。印英之间一场新的较量已迫在眉睫。

  甘地殚思极虑,等待“心灵之光”为他指引进行这场斗争的灵丹妙药。办法终于找到了。这是甘地创造才华的绝妙之作,世界现代史上令人咋舌的政治挑战。他的构思极为简单,而其实施手段则十分壮观,因而顿时得到了群众的拥护,震动了世界。耐人寻味的是,甘地的挑战涉及盐的问题,这是圣雄在多年节欲生活的斗争中早已不用的食品。然而在气候炎热的印度,盐是每个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在印度各地的海滩上,大海这个永恒的上帝赐予人类一堆堆晶莹洁白的食盐。但是,英国政府垄断食盐的分配大权,提高食盐售价的赋税。

  一九三〇年三月十二日,甘地手持竹杖,背部微驼,身着终年不离身的白色土布“拖地”,于早晨六点三十分率领七十九位门徒离开讲经所,开始向四百公里外的大海进军。沿途,成千上万名同情者纷纷出来欢迎,在他们经过的路上撒满五彩缤纷的鲜花。各国新闻记者纷至沓来,追踪采访这支奇特壮观的游行队伍。沿途各村庄,人群潮涌般地相继赶来,跪在圣雄所经过路的两旁。甘地每到一地,象磁铁吸引铁屑一样,吸引着成千上万名群众。他那半裸体的滑稽身影向远方的大海走去,无视大英帝国的统治。每天,世界各国报刊在头版通栏刊登他的照片,各国电影院纷纷上映有关他活动的新闻纪录影片。二十五天后,甘地一行于傍晚六时抵达离丹地城不远的印度洋海滨。经过一夜祈祷之后,次日凌晨,他们跳入大海举行宗教洗礼活动。随后,在数千名群众注目下,甘地俯身在海滩上淘捞—把海盐。他神情严峻而坚定,在空中挥舞着拳头,然后把洁晶白色的盐末撒向人群。大海恩赐而被禁用的礼物,从此成为为独立而战的新的象征。

  不到一星期,整个印度半岛沸腾起来。在大陆各地沿海,甘地的支持者们淘捞海盐,分发给人民群众。在全国各地,到处是传单的海洋,告诉人们如何提炼海盐,在全国各地,到处沉浸在胜利喜悦的节日气氛之中,数千堆欢快的火焰烧着来自英国的一切物品。

  英国人以印度史上规模空前的大逮捕进行报复,数千名印度人被捕入狱。甘地这次也不例外。在耶拉维达监狱的牢房里,甘地大义凛然,成功地给其支持者们带去最后音信。他在信中说道:“一位主张非暴力的人,手握食盐,象征印度的荣誉。紧握盐的手可被砍断,但他决不交出食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