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圣雄甘地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七二 | |
|
|
在旁遮普首府拉合尔,人们由于不如道边界的准确走向,心情从未如此焦躁不安。英国人比利·理查正在结束着他的警察分局局长的工作。此前,他在仍然留在岗位上的警察帮助下,曾试图制止暴力行径,结果徒劳无用。在这个没有季风的炎热的夏天,莫卧儿国王们的一千零一夜城淹没在恐怖与仇恨之中。把他亲眼见到的最近几起事件简要地记录在一个记事簿上,这是比利·理查留给后来人的一份令人伤心的报告。然后,他把他的穆斯林接班人叫了过来。 比利·理查取出移交权力的文书。这份文件一分为二,他在左面部分写道:“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四日,我移交了我的权力”,并签了字。英国人向那位穆斯林行了个礼,同在场的同事们握了握手,垂头丧气地离去了。 当天下午,真纳抑制住疲倦,一间一间地查看了宽敞的卡拉奇寓所。子夜以后,这里就是他的官邸。他查得很仔细,在翻阅财产清单的时候,他发现缺少一副槌球游戏用具。他气势汹汹地把副官叫来,发出了他作为巴基斯坦总督的第一道命令:请你找回槌球的网子和架子,并放置在原处。 首先作巴基斯坦“难以实现的美梦”的那个人,独自一人在英国剑桥的一座朴素的小别墅里度过了八月十四日这一天。拉赫马特·阿里永远是一名学生,在他看来,卡拉奇永远没有胜利的游行,也没有人感激他。从今以后,他的梦想将属于另外一个人。他曾经建议这个人成为一名人民解放事业的捍卫者,但他的建议遭到了拒绝。拉赫马特·阿里在今天这个理想已经变成现实的光荣日子里,却专心致志地起草一份谴责真纳接受分割旁遮普的传单。然而,他早已输掉了这一局。人民不久便将怀着感激的心情,花费相当于五亿法郎的钱,在卡拉奇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修建一座陵园。臆造了巴基斯坦的幻想家,将仅在英国的纽马克特义地拥有一座无名之墓。 * * * 他们在日落时分上路了。一名吹笛人象一只水鸟一样,跟随在汽车后面穿过新德里拥挤的街道。吹笛人每隔百米便停下来,蹲在柏油路上吹笛,笛子里吹出来的气搅得尘土飞扬,而车内的两名乘客却无动于衷。车上里的是两位出家人。他们晚年离开妻子儿女,舍弃自己的财富,两手空空出家事佛。两个人胸脯袒露,满面尘垢,乱蓬蓬的长发象麻绳一样垂在瘦弱的双肩上。他们是古老的印度的朝圣人。一根有七个木疤的长棍,一只水瓢和一块羚羊皮④,这些就是他们仅有的财产;当一个穿着纱丽的身影出现在出租汽车的玻璃窗口时,他们便把目光移开。他们属于印度最古老的一个教派。这个教派的组织十分严格。他们不仅要回避任何女人,而且无权目视女人。每天清晨,他们用灰涂面,以便记住人身瞬息即逝的特性。他们靠化缘度日,每日一餐,而且从不能坐下来吃饭。他们的食物也只有几口牛奶、酸酪、淡奶油、牛尿和牛粪混合而成的稀粥。 ④正统印度教徒认为,坐在羚羊皮或虎皮上可以一尘不染。——原注 八月十四日傍晚,这两位圣徒中的一位,手里捧着一只大银盘,盆子上叠放着一件绣金白丝披巾,即神服。另一位拿着一只权杖,一罐从坦乔尔河取来的圣水,一小袋圣灰,以及一袋在马德拉斯附近的欣达姆巴拉姆庙由舞神纳塔拉贾赐福过的米饭。 这一小队人穿过首都的街道,径直来到约克路十七号一座朴素的别墅门前。迷信与巫术的印度的使者,将要在这里会见新印度、科学与社会主义的印度贤哲。如同昔日的长老向古印度王授权祝圣一样,今晚,圣徒们将把古代的权威标志授予那位即将成为现代印度民族领袖的人。 他们把圣水洒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身上,用圣灰涂抹他的前额,把权杖放在他的手中,给他披上神衣。对于一个听到“宗教”二字便表示厌恶的人来说,这些仪礼令人懊恼地表现了他对自己的国家责怪不已的那些东西。然而,尼赫鲁还是谦逊地顺认了。他可能认为,未来的日子是困难的,任何方面的护佑都不应被拒之门外,即使是那些他并不相信的神秘玄奥的势力。 * * * 在兵营里,在官邸里,在机关办公室里,在海军基地上,在征服印度的第一个据点——加尔各答的威廉堡,在马德拉斯的圣·乔治要塞,在西姆拉宫,在克什米尔、那加兰、锡金,在阿萨姆丛林里,数千面英国国旗被永远地降下了。没有举行任何降旗仪式。三个半世纪以来,它们象征着英国在世界这个地区的统治。蒙巴顿要求不举行任何仪式。尼赫鲁考虑到“不要触怒英国人”,禁止为此举行任何活动。 第二天黎明,英国国旗到处都被独立的印度的藏红色、白色、绿色国旗所代替。 在开伯尔隘口的山顶上,一直在这一带值勤的唯一的英国人,开伯尔来复枪兵团团长助手,上尉军官肯尼斯·丹斯听见薄暮中七声锣响。按照印度军队的老传统,每个钟头敲一次锣,以便告诉那些买不起表或不会看表的土著印度士兵时间。最后一记锣声响过之后,丹斯爬上兰迪科塔尔要塞顶端的哨所。那里,一名号手正准备吹归营号。在他们两人脚下,一条羊肠小道,沿着碉堡的墙根通向山口,再往前就是贾姆鲁德和那条历来入侵者扑向印度平原必然要经过的通道。在小路的许多转弯处,刻在石头上的军徽纪念着丹斯所属部队经历过的战斗,使人想起他的同胞们为保卫这条通道而作出的牺牲。 号手立正,举起了铜号。丹斯怀着痛苦的心情,在号声中降下国旗。他把旗帜摘下来,仔细地叠好,决心把它带回“他动身到印度来时告别的英国,把它放到一个可靠的地方”。随后,他赠给军团一个从孟买买来的大铜钟,以代替岗楼的锣。他让人在钟上刻上一句简短的致意:“—九四七年八月十四日,肯尼斯·丹斯上尉赠给开伯尔来复枪团”。 同一天晚上,在印度的另一端,一面九十年前升起的英国国旗也永远地降落下来。勒克瑙省督府曾是印度帝国的圣地,是印度帝国最光彩的文物,也是象征着英国的顽强力量的堡垒。一八五七年的一天,幸存的千名守军欢呼援军到来,使他们从印度哗变士兵的八十七天的围困中死里逃生。这里已成为—片废墟。自那时起,没有人重建过,遗址却一直保存完好。 勒克瑙新任印度省督是一位妇女。降旗的时候,她也在场。著名女诗人莎罗吉尼·奈杜是甘地的大弟子之一。她参加了甘地发动的“哀悼日”,焚烧过英国制造的服装。圣雄在海滩上示威,把攥着食盐的拳头朝天挥舞的时候,她也在那里。英国警棍暴打过她,她在英国的监牢里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光。她一生都在追求着这样一个时刻的到来:目睹英国国旗在印度的天空中消失。 然而,这位经过多少次斗争磨炼的印度妇女,此刻感觉到她的双颊上淌着泪水。仪仗队的士兵们把旗子叠好了。蒙巴顿下令把它送给乔治六世国王,作为他未能前来访问的帝国的纪念物。然后,司令官把一把斧头抓到手里:另外一个国家的国旗绝不能在勒克瑙的神圣的旗杆上飘扬。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