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圣雄甘地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九一 | |
|
|
如今,浦那城的印度宗教狂们崇拜一位新的偶像人物,把他视为西瓦古、“帕什瓦”和提拉克的事业的真正继承人。十一月一日晚上,这位偶像人物没有出席在《印度民族报》院子里举行的会议,但是,当电影放映机把他的跳跃的身影投射到墙上时,一片崇敬的低语声掠过整个会场。墙上映出的形象模糊不清,说话声音嘶哑刺耳,但是素有“勇士”称号的维纳耶克·达摩达尔·沙瓦迦尔,仍然不失为一位颇具慑服力的人物。 沙瓦迦尔的鼻端架着一副铁边眼镜,一股魔鬼似的光芒在镜框后面闪烁发亮;他面部无须,颧骨高耸,双唇充满肉感,每当他咧嘴狞笑时,嘴唇的肌肉向后收缩。他酷似古代印度的苦行僧。他光着脑袋,头戴一顶黑色圆柱形无边圆帽。这一装束已经成为他的象征。他吸毒成瘾,同时也是一位同性恋狂,但知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 沙瓦迦尔能言善辩,他的追随者对他推崇备至,称他为马哈拉施特拉的丘吉尔。在浦那和孟买的世袭地盘,他赢得的支持者超过尼赫鲁的追随者。同印度主要领导人—样,沙瓦迦尔也来自伦敦律师事务所。但是,他在法学圣地所学到的东西,与印度主要领导人的收获截然不同。他依赖暴力,尤其是仰仗政治暗杀手段得以苟安。 沙瓦迦尔因杀害一位英国高级官员于一九一〇年在伦敦被捕,后被遣返印度听候审判。途中,他从客轮上逃跑,最后泅水抵达马赛港口。被法国驱逐出境后,他被判处终身流放,关押在安达曼群岛的苦役犯监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沙瓦迦尔根据一项政治大赦令获释出狱。自那时起,他曾经亲手策划暗杀旁遮普省省督的活动,同时企图杀害孟买省省督。但是,他从安达曼群岛的流放生活中吸取经验教训,巧妙地在他本人和刺客之间施放层层烟幕,致使警察局难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沙瓦迦尔始终顽固地反对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的政治主张,反对甘地和国大党宣扬的非暴力学说。他主张建立一个印度教徒统治的国家,宣扬印度种族优于其他种族,念念不忘重温昔日的美梦,妄图在从印度河之滨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从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到科摩林角之间的大片土地上,重新建立大印度帝国。在他憧憬的印度社会内,他憎恨穆斯林,不允许他们占有一席之地。 沙瓦迦尔曾两次主宰极右民族主义政党“印度教大会”②的命运。但是,这位宗教狂尤其热衷于发展“印度教大会”的法西斯准军事团体——国民公仆团。该组织的核心机构是秘密社团“印度民族集团”,于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五日由沙瓦迦尔在浦那城亲手创建。沙瓦迦尔享有“狄克推多”③的称号,“印度民族集团”的所有成员向他发誓效忠。除了盲目服从外,种姓这一强大特殊锁链、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纽带,将该组织的首领与其成员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印度民族集团”的成员们出生于浦那城的婆罗门世家,是西瓦吉统治时期“帕什瓦”们的经过“烈火清净”的继承人。不言而喻,《印度民族报》的两位领导人纳因拉姆·戈德森和纳拉扬·阿卜提属于这一小撮贵族阶层。 ②全称“印度教大斋会”。一九二三年由洛·提拉克(一八五六——一九二〇年)创建。其早期主要理论家为沙瓦迦尔(一八八三——一九六六年)。该社团主张在印度次大陆建立一个以印度教统治的国家。一九二五年建立准军事团体“国民公仆团”(又译国家义勇团或国民志愿团),一九五一年部分成员另立“人民同盟”。 ③即独裁者。 有关沙瓦迦尔的影片放映后,会场沉浸在一片虔诚的寂静气氛之中。这位印度教救世主在银幕上短暂出现时,整个晚会进入高潮。随后,戈德森和阿卜提走向轮转印刷机,此刻他们清楚,他们的报纸代表了沙瓦迦尔在好斗的印度教大本营内的声音。在诸位宾客的热烈欢呼声中,两位合作者站在一起,拍照留念。然后,两人兴高采烈地一齐用食指按动控制电钮。 轮转机开始印刷报纸时,参加小型集会的人纷纷离开会场。戈德森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谴责甘地和国大党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时,监视晚会的警察准备离开观察点,突然他的视线发现一位男子正在院子的一隅和阿卜提高谈阔论。他对此人了如指掌,因为和阿卜提一样,他的档案材料卡片上注有“可疑危险分子”的字样。这位客人跋涉一百公里的路程,前来参加《印度民族报》新社址的落成典礼。此人名叫维斯努·卡卡雷,是艾哈迈德纳加尔客栈的老板,马丹拉尔·帕瓦向穆斯林列队投掷一枚手榴弹后,曾经得到他的保护。 * * * 两位刚刚启动崭新轮转印刷机的年轻合股人,具有共同的强烈政治信念,同时由于出生在婆罗门种姓家庭,因而跻身印度社会等级的顶峰。婆罗门垄断了祭祀仪式和启示圣书吠陀经的知识,吠陀经打开了通向最纯洁和富有浓厚宗教色彩知识的道路。为了充分发挥这种崇高的作用,婆罗门原来不得从事其他职业。不少人为此离群索居,从事梵志④生活,以期达到超脱,否则难以达到“梵我同一”。⑤ ④宗教名词,意即从事修行的婆罗门。 ⑤宗教名词,意即获得解脱。 据传,婆罗门像鸟一样可以出生两次⑥。鸟儿第一次出生在下蛋期间,第二次出生时离开蛋壳。和小乌一样,婆罗门首先来到人世间,然后在十二三岁那年,再一次获得新的生命。这时,他们接受入法礼⑦以及一条祝圣圣带。十二岁那年,纳图拉姆·戈德森开始了真正的生活,当时他的父亲和数名高唱经文的婆罗门祭司,在他的颈项周围和左肩上斜挂一条细薄的棉制饰带,从而把他与其他婆罗门以及他的祖先们联系起来,并通过他们与创造神梵天连结在一起。在人口众多的印度,仅有不足百分之五的人属于这一“最胜种姓”。举行入法礼后,年轻的戈德森被禁锢在无穷尽的法规和特权的桎梏之下。 ⑥婆罗门教认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大种姓有权拜神和礼诵吠陀,因此他们属于再生族,可以获得第二次生命。 ⑦再生族为进入婆罗门教四期之第一期而举行的仪式。举行入法礼标志一个人正式成为婆罗门教徒。各种姓入法时间不同,婆罗门为八至十六岁。如不在此期限内举行,就丧失再生族的特权。 这里所说的特权,不是经济方面的特权。戈德森的父亲是位邮递员,每月薪水仅仅十五个卢比。但是,这位地位低微的职员按照正统的印度教传统思想,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对儿子的培养教育上。从孩提时代起,在他身披饰带前,纳图拉姆每天必须学习、敬诵用梵文编写的印度教圣书的经文。 象大多数正统的婆罗门一样,纳图拉姆的父亲奉行素食。他从来不和非婆罗门一起进餐。每次进餐前,他净洗双手,穿上事先洗好的干净衣服,衣服不得和任何不洁的东西接触,诸如驴、猪、或者月经期的女性。当他正在进餐时,如果一只狗、—个孩童、或者一位不可接触者触碰了他的衣服,那么他会立即停止进食。按照传统习俗,每当吃饭时,他按照顺时针方向⑧,小心翼翼在盆子周围洒上数点水,把一份分发给鸟儿和穷人的食物放在一旁,然后用右手抓饭进餐。他吃饭时从来不阅读书籍,因为墨水同样是不洁的东西,同时一心不能二用。 ⑧确切地说,按照地球自转方向。——原注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