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列夫·托尔斯泰 >  上一页    下一页


  尼科连卡·伊尔坚里耶夫是三部曲《童年》、《少年》和《青年》中的主人公。作家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童年世界。这个聪明伶俐、善于观察和关心他人的男孩子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逐步觉察到了社会生活不公平的现象,他慢慢地懂得,真正的人道主义和心灵的美并不在他生活的贵族圈子之中而是在它之外。

  最合尼科连卡心意的,还是那些普通的人。善良温柔的娜塔丽娅·萨维什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她的道德修养却远远高出一般贵族。娜塔丽娅·萨维什娜给尼科连卡以良好的影响,犹如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一样。

  母亲之死,迁居莫斯科,促使尼科连卡越来越多的思考生活意义的问题。他带着这些思考进入了成长的新阶段——少年时代。这一时期,尼科连卡初次听到了“穷”和“富”的概念,于是,他很快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富有,而卡倩卡却贫穷?他因此而感到惭愧。

  青春年华给尼科连卡带来了新的热情和感受,他想仿效他的哥哥及其同伴那种文雅的风度、时髦的装扮,操一口流利的法语,也想仿效他们轻蔑地对待那些不具备以上素质的人。

  在大学里,尼科连卡接触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大,他结识了许多平民出身的大学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在贵族青年中无法看到的那种对科学的强烈兴趣,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纯朴诚实的品质。

  尼科连卡倾心于这个新的生活圈子,热爱这些平民出身的青年大学生,但是他没能跟他们结为知心朋友,因为按照出身、教养和生活情趣来说,他和这些人是有距离的。

  托尔斯泰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偏爱那些来自平民百姓的有才智的青年人。

  三部曲中有作家许多自传性的因素。但是,小说并非作家的自传,它是概括了作家亲自经历和所见所闻的艺术作品,给读者描绘出了19世纪上半叶一个贵族家庭孩子的成长过程,作品洋溢着贵族庄园生活的牧歌情调,表现了一定的民主倾向。

  1852年12月,托尔斯泰结束了短篇小说《袭击》的写作,寄给了《现代人》杂志主编涅克拉索夫。

  在这个短篇小说里,作家描写一次他亲自参加的袭击山民的战斗。小说的主人公赫洛波夫大尉,是一个勇敢、坚定的人,他的性格特征和作家所热爱的长兄尼古拉极为相似。

  在《袭击》中,作家不加渲染地描述了受俄国指挥官怂恿的对山村的破坏、抢劫和对当地居民的杀戮行为。从人道主义出发,作家鲜明地站在山民一边,同情他们,谴责俄国军队的暴行。当一个骠骑兵杀死一个怀抱幼儿的妇女时,作家质问道:“骠骑兵,你为什么这么干呢?要是别人欺凌你的妻室儿女,你说什么呢?”

  作家强烈地谴责了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以及它给高加索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一次谈到了各民族的兄弟关系。

  《袭击》发表在1853年《现代人》杂志第3期上,遭到了政府书刊检查机关的大量删改。对此,托尔斯泰非常气愤,他在给哥哥谢尔盖的信中说:“《童年》被糟踏,《袭击》也被书刊审查机关弄得面目全非,凡是好的东西不是被删削就是被篡改。”

  《现代人》杂志主编涅克拉索夫知道作家受到了委屈,就立即写信去安慰他:“请您不要为这件不愉快的事情沮丧吧,这是我们一切天才作家共同的遭遇。

  您的小说写得生动别致,再好也没有了。请不要忘记《现代人》杂志,因为您已经成为它的撰稿人。”

  2年半的高加索军旅生活在托尔斯泰的生活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他把这一时期看作他生活中的最好时期。他后来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无论在此以前,还是以后,我的思想都不曾达到那样的高度,不曾注意到那两年观察过的事物。我那时的一切发现,将永远成为我的信念。”

  1854年1月,托尔斯泰从高加索回到了俄罗斯。一踏上故乡的土地,他就沉浸在昔日甜蜜生活的回忆之中,他十分珍惜在自己心爱的庄园中的生活。

  可是没呆多久,就被派往多瑙河部队,前往布加勒斯特。

  当时,沙俄帝国正在向外扩张。1853年6月1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一举歼灭了土耳其的海军舰队。英、法两国为了与俄国争夺市场,不能容忍俄国独霸土耳其,称雄黑海。于是支持土耳其,于1854年3月对俄宣战,克里木战争全面爆发。托尔斯泰被调往克里木的塞瓦斯托波尔前线。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