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泰戈尔 >  上一页    下一页


  夜深人静,拉古帕迪面对女神而立。贾亚希玛这时入内,拉古帕迪问他是否履行了将王室的血献于迦利女神像前的诺言。与国王有亲缘关系的贾亚希玛自刎而死,从而实践了诺言。乞丐女阿帕娜冲进神庙,高声诅咒女神。贾亚希玛之死使拉古帕迪的信念破灭了,他抄起迦利女神的神像,用力扔掉了。这是剧中最有力的一个象征性的动作,它出现于剧终绝非偶然。

  在这出戏结尾的时候,我们听见了乞丐女阿帕娜柔和的声音,她领着祭司走出了神庙。

  矛盾冲突在这部戏剧中表现得异常激烈,甚至出现了暴力凶杀和弑君。它给观众或读者的印象是严酷的,但剧作者的高明在于实际上剧中的角色没有一个被处理成反派人物。唯一的例外也许要算龚娜瓦蒂王后。但就连这位代表邪恶、贪婪和背叛的王后在全剧结束时也被涂上了一层比较柔和的光彩。并且通览全剧她还算不上是关键的主要人物。拉古帕迪最终摆脱了他一度那样虔诚笃信的传统,由此看出,他与国王作对并没有出自一己私利的小算盘,他的诚心无可怀疑。生活中比较高尚和光明的一面是由两个特殊的人物来表现的,这就是国王戈温达和乞丐女阿帕娜,他们二人各自处在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端。

  深入一层来看,在《牺牲》一剧中,国王与王后之间的冲突为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威之间更广泛的冲突所掩盖。但比这二者更深刻也更有意义的斗争,是基于同情之上的人性普遍法则与受到刻板僵硬的传统制约的仪式主义礼法之间的较量,这也是一种宗教势力与教外各方一直长期持续不断的对抗和复杂纷纭的矛盾纠葛。贾亚希玛离正确的抉择只差一步,然而,他头脑中对于传统的愚忠这一观念根深蒂固,他一意孤行,虽受到良心责备,也仍然无法打破头脑中传统的愚顽。他在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失败了,但他的血没有白流。他的这一失败决定性地导致了冲突的顺理成章解决,并终于使观众的悬念落地。诗人将《牺牲》奉献给“那些当战争女神索取人类牺牲时能勇敢地坚持和平的英雄们”。这就清楚地表明了“牺牲”这个有分量的问题正是这个剧本的主题。其中蕴藉着剧作家富有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的对于人性、宗教和政治的思考。

  
  §第三章 飞越巅峰

  第一节 创造印度“现代小说”和“观念小说”的第一人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印度人民十分擅长历史神话和社会自然融为一体的叙述。这种虚构的天赋,早在古代的巴厘语和梵文古典文学传统中,就已反映出来。讲故事和听故事是印度大众喜爱的消遣形式。

  “要论讲述一些想象出来的事,印度人是举世无双的,”

  一位古希腊旅行家曾这样写道。但古代印度的小说与现代的小说是迥然不同的。与我们固有印象也不同,现代印度小说的复兴几乎完全是受西方影响的结果。

  泰戈尔当然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而且在印度,最早写出符合“现代”意义的长短篇小说的作家当推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这位巨匠最早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化领域,他对印度小说的贡献是如此独特而巨大,乃至迄今为止仍无与伦比。他的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于1883年问世,而最后一部发表在1934年,前后跨越了足有半个多世纪。同他的诗歌一样,他的小说表现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场面、基调和技巧,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史上,能与之媲美的都屈指可数。他笔下的场面和人物大都取材于孟加拉生活,然而在本质上,他对印度的感情在他的小说中是鲜明而深厚的,如同他在诗作、歌曲中奔泻的毋庸置疑的爱国情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