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屠格涅夫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六 | |
|
|
§第十二章 阴影 屠格涅夫在斯巴斯科耶写完《贵族之家》以后,写信给当时已经迁居到莫斯科去过冬的诗人费特,说他准备去莫斯科。 1856年11月5日,费特一家还没喝完咖啡,门口就响起了熟悉的车马声,屠格涅夫从台阶上走进来,费特一家高兴地欢迎他。费特把书房腾给屠格涅夫。当费特隔了一会儿进书房看他时,简直认不出自己的书桌了。“这样乱七八糟的,您怎么工作?”屠格涅夫说,一面井井有条地收拾着和折叠着文稿纸张、书籍,甚至连文具也收拾好了。 屠格涅夫在莫斯科停留了三天,此间,莫斯科知识界差不多没有不来访问他的。《俄罗斯导报》的出版人米卡特科夫曾请屠格涅夫把《贵族之家》交给他的杂志发表,但屠格涅夫拒绝了,因为他已答应涅克拉索夫在《现代人》上刊登《贵族之家》。 离开莫斯科,到彼得堡以后,屠格涅夫还在修改这部长篇的最后部分。12月28日,涅克拉索夫、德鲁日宁、皮谢姆斯基、巴纳耶夫、鲍特金、尼基坚科、冈察洛夫和屠格涅夫的几个并非作家的朋友出席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朗读会。由于屠格涅夫患了重感冒,噪子失音,安年科夫代替他朗读。朗读会进行得非常热烈,大家都认为这部长篇是作者又一次巨大的成功。 后来在冈察洛夫家和涅克拉索夫家举行的两次文学聚餐会上,听过了《贵族之家》的彼得堡的作家们又详细而热烈地讨论了这部作品。很多人预言这部长篇会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后来,屠格涅夫自己也在《贵族之家》的序言里指出,这是他获得的最大成功。 后来,很多文艺批评家都对此作品加以评论,其中,皮萨烈夫和杜勃罗留波夫两人的意见具有重大意义。 年仅19岁的皮萨烈夫认为《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创作中最严谨、最完美的作品,该长篇对俄罗斯生活了解得很全面,表露得也很鲜明,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皮萨烈夫指出:“在主要人物的处境中,在小说的开头都包含着很多痛苦的生活真理。”他认为,《贵族之家》的主题促使社会上的进步读者在思想上反对上流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和时尚习俗。 皮萨烈夫在评论末尾写道:“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屠格涅夫不能也不应明显地说出自己的意思:他通过丽莎的个性,反映了现代妇女教育的缺点,但他在许多最好的现象中选出了自己需要的例子,然后把选出的现象安排在最恰当的场合,作家的思想因而就不太引人注目,他的思想必须去探索,必须去深思,所以也就更充分地和更有力地影响着读者的意识。” 这段话指出屠格涅夫在作品中含蓄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避免采用毫不掩饰的手段。 杜勃罗留波夫没有对《贵族之家》展开全面的分析讨论,只是顺便发表了一些意见:“拉夫列茨基的处境本身,屠格涅夫所选择的和俄罗斯生活常有的冲突本身都会使每个读者产生一连串想法,去思考主宰我们生活的一大套概念的意义所在。”杜勃罗留波夫的意见和皮萨烈夫的相似,他们都认为屠格涅夫在作品中没有刻意表露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情节冲突促使读者去思考当时社会的宗教道德基础。 《贵族之家》获得了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一致好评。 俄国伟大的讽刺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萨尔蒂科夫-谢德林说,读完《贵族之家》以后,心情舒畅多了,心头感到了温暖,对人的信赖也不难了。 《贵族之家》获得了巨大成功,俄国文学批评界毫无保留地把《贵族之家》归入俄罗斯文学的典范作品之列。 但是,作家冈察洛夫在众人对《贵族之家》的赞誉声中却指责屠格涅夫是模仿他的长篇小说《悬崖》写出了《贵族之家》,这件意想不到的奇怪事情给屠格涅夫当时因长篇小说的成功而产生的兴奋情绪抹上了阴影。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