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铁托 >  上一页    下一页


  约瑟夫童年时代最快乐的日子是在外公家度过的。

  外祖父马丁·亚沃尔舍克长得矮小粗壮,为人幽默风趣。约瑟夫性格的某些方面继承了他的这些特点。马丁很喜欢约瑟夫,常常带着他一起干活。一有空,约瑟夫就跑到村边的树林中玩,用木头刻哨子,或是做马鞭。他最喜欢的工作是放马,从小就在马背上滚,小小年纪就能独自一人套住马了。他也特别懂得爱马。马是有感情的动物,你待它越好,它越听你的话。

  外祖父喜欢吃甜食,那时的糖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块糖的精华都在糖尖上。家里买了糖,糖尖就是外祖父的专利品了。可是约瑟夫也喜欢吃甜的,也喜欢糖尖。有一次他想尝尝外祖父的专利品,就把一整块糖尖带到树林中去藏起来。不幸,过河的时候,约瑟夫一脚踩偏,失手把糖尖掉进了水里。这糖谁也吃不成了,外祖父对这个机灵鬼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祖孙两个懊恼不已。

  好景不长,约瑟夫7岁那年便回到了家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7岁年纪在家里就算个劳力了。他得在犁前赶牲口,种玉米;他得在地里锄草;他还得帮助推磨。在外祖父家里也是干活,可那是尽兴而为,在家里干活就不一样,那是生活所逼。但是最使约瑟夫感到为难的还不是干活,而是他父亲催促他去借债。村子里多是穷人,常言道: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这钱哪有这么好借的!何况还是个孩子。约瑟夫总能忍着一切难堪,替父亲把钱借来。

  那年冬天,天气格外冷,家中缺米少柴。弗兰约出于无奈,把家里一条牧羊狗波拉克卖给了一个庄园的管家,身价两捆柴,给家里御寒。

  波拉克是一条很听话的卷毛狗,孩子们从小跟它是朋友。当他们还只会爬不会走时,波拉克让他们抓着自己身上厚厚的毛站起来,带着他们慢慢地在屋里学走路。看着父亲把狗牵走了,孩子们都伤心地哭起来。没想到,在父亲还没回来之前,波拉克却比他先回来。孩子们没来得及破啼为笑,父亲又把它牵走了。它却再一次跑回来。这一次孩子们迅速采取措施,将它藏在一个树洞里。这狗也听话,不吵不闹,在树洞里呆了两个星期,孩子们偷偷给它送吃的。那个管家后来也没再去找它。弗兰约也发了善心,让孩子们留下了它。它一直跟着这家人活了16年。由于波拉克的缘故,约瑟夫一直喜爱狗,后来只要有可能,他总要养一条在身边,战争年代也不例外。

  约瑟夫8岁那年得了白喉病,这场病把他折磨得不成人样,别人看着,都觉得这孩子的性命难保了。只有母亲照料着儿子,坚持不肯撒手。

  母亲的疼爱给约瑟夫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终于挺过来了。

  克罗地亚从1890年起实行强迫义务教育,但农民不欢迎,认为耽误了孩子干正经活。布罗兹家是典型的农民观念,对孩子读书并不重视。

  早先,他一淘气,父母亲就吓唬他:“等着吧,等着上学吧!”开学这天,先要在教堂举行宗教仪式,一切都显得很严肃,随后开始上课。约瑟夫一直“等着”那个可怕的时刻到来。这天都快完了,他才胆怯地问同学,可怕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同学也回答不清。可能要过很久,他才知道父母讲的是什么意思。

  学习不是件容易的事。约瑟夫在外祖父家住了那么久,说的是斯洛文尼亚语,可是课本用的是克罗地亚语,老师讲的也是克罗地亚语,这使他感到学起来吃力。他说的斯洛文尼亚语老师也听不懂。一个学期过去,他还什么也没弄明白,不得不重读一年级。这才真可怕。学会了克罗地亚语,情况才开始好转。

  他的学习基本是半工半读。在家里还得要干好多活。家里有头奶牛,他借着看牲口的时间,坐在草地上看书。但牲口不老实,一不留神,它就会跑进别人的田里吃庄稼。你想看完一篇故事,想学会一首诗,它就把你从一个地方拉到另一个地方,你得跟在它后面跑,一本书老是从头读起。就这样,他后来的成绩还算过得去的。现在保存下来的一张4年级的成绩单上是这样记载的。品行——优<5分>、神学——良<4分>、克罗地亚语——中<3分>、算术——差<2分>、图画——中<3分>、唱歌——中<3分>、体育——良<4分>、园艺——良<4分>。旷课:因故24次,无故7次。

  学校共有350名学生,老师只有一个。开始是位男老师,他寄住在约瑟夫的家里。他有肺病,常把血咯在手帕里,约瑟夫帮他在河边洗手帕,烘干了又送回学校,因为他只有一条手帕。男老师很喜欢他,但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终于不能教书了。有一天,他妈妈来把他带离了这所乡村学校。学生们把他送上大路,看着他远远地挥着手帕,孩子们都哭了。随后,学校换了两任老师。

  学生生活还是很有趣的:孩子们在切萨尔格勒城堡下玩攻打黑皇后的游戏;到河边钓鱼用炭火烤熟了吃;偷邻居果园里的果子;玩一种叫“皮库沙”的球;跟邻村的孩子打架;夏天的晚上,烧起堆篝火,听大人们讲马蒂亚·古贝奇的故事。这是个关于当地农奴起义英雄的故事。

  农奴们被官府逼得忍无可忍,在古贝奇的带动下,头上插着鸡毛起来造反了。起义后来被镇压下去,古贝奇也被抓住,他先被游街示众,然后又用烧红的铁钳烙他,再把一顶烧红的铁冠扣在他的头上,最后将他劈成四块。古贝奇成了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库姆罗维茨的农民对这个故事百讲不厌,人们也百听不厌。

  按照村里的习惯,村民们每个星期日都要到教堂去听牧师的布道。

  这个牧师身材肥大,他喜欢要约瑟夫做他的随从。有一次布完道,他急着要走,约瑟夫帮他脱身上的祭袍,可他身躯太大了,一时脱不下。牧师不耐烦了,猛地打了他一个耳光。约瑟夫气急了,对妈妈说,从此再不进教堂。很小的时候他就见过教堂的司铎们逢年过节,借着耶稣的名义挨门挨户搜刮钱粮。他对教会没有好感。

  同样,他对统治他们那里的匈牙利人也不存好感。为了镇压克罗地亚人民的反抗,匈牙利军队驻扎在全国各地,为了惩罚当地人民,上边规定,驻扎的士兵要由东家供吃供喝。布罗兹家里就分了4个士兵,他们在他家里足足闹了一个月。

  转眼到了12岁,念完了初小。扎果烈农村孩子一到12岁,就意味着要独立谋生了。弗兰约早就对儿子的前途作过考虑。那时,克罗地亚有大量的人移民到美国。美国找工作容易。弗兰约想送儿子去美国。可是去美国的旅费要400克郎,合100美元。这不是笔小数目,做父亲的实在筹不到这笔钱,才只好作罢。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