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叶赛宁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九 | |
|
|
这样热烈的呼吁。追求爱情,热爱人生本是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而那些连青春年华之时也无所追求的人,你只会对他产生“可怜”这种情感。 诗人在歌颂爱情的同时,也道出了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真理:岁月易逝,现实难再。至此,诗的潜在题旨——珍爱生活,也就跃然纸上了。 细细品味第9首诗《霍拉桑有那么些门户……》,你会再次体会出叶赛宁诗歌固有的那种“淡淡的哀愁”的基调。这“基调”取决于炽烈情感与冷静理智的冲突:此时诗人不得不理智地对待自己那“一厢情愿”的情感,返回祖国和故乡的怀抱。然而,只缘诗人的“多情”,即使对方对其炽热的恋情已无所谓了,他却还是 那么痴情: 波斯,我难道该离开你? 难道我和你将永远分离? 这里的“波斯”是象征形象,一语双关,读者自会感觉到它是“绝色美人”的简称和化身。诗人表示,即使回到挚爱的故乡和祖国,仍然要把她“歌唱”,因为她给了诗人“美的苦果”。当你读了诗人这类痴情的诗句,你能说什么呢?如果叶赛宁没有这样的胸襟和这样的感情,那么世人就不会读到这珍珠般璀璨的诗了。 故乡与祖国永远是温暖心灵的“炉灶”。对浪迹天涯的游子来说,尤其如此!在叶赛宁的诗中,祖国与故乡是浑然不可分的,①而故乡与大自然的形象又是重合的。对诗人来说,那是“永恒的召唤”: ①恰巧,在俄文中“祖国”与“故乡”是同一个词,即poяциla。 …… 如今我该返回俄罗斯去。 …… 出于对故乡的一片挚爱, 如今我该返回俄罗斯去。 不难看出,波斯女郎只能留住诗人之身,却无法留住诗人之心。这是一曲别具风味的故土情歌和祖国恋歌!这一题旨在第10首《菲尔多西浅蓝色的祖邦……》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抒情主人公虽然身在“异国”,心却向着“故乡”: 波斯啊,我知你美好异常。 玫瑰花像灯盏一样绽放, 它们那清新矫健的姿影, 又使我想起遥远的故乡。 波斯啊,我知你美好异常。 故乡与祖国的形象萦绕在诗人的脑际,时时浮现在眼前。这里,如果说诗人由于眼睛所见到的异国风光(玫瑰花像灯盏一样绽放……)而联想起“遥远的故乡”,那么,在《番红花的国度里暮色苍茫……》一诗里,读者便可看到,抒情主人公由于嗅到“田野上浮动着玫瑰的暗香”而勾起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田野上浮动着玫瑰的暗香, 我却梦见了另一个国邦。 亲爱的,让我亲自给你 把海亚姆从未唱过的歌唱…… 田野上浮动着玫瑰的暗香。 诗人曾在《自传》中写道:“我的抒情只为一种巨大的爱而存在,那就是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感情构成了我全部创作的基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叶赛宁诗歌创作的情感源泉。 在第11首《做一个诗人,就该这样追求……》里,作者明确提出了诗人的崇高使命:由衷地歌唱自由,“让自由的美名广泛地传扬”。即使遇上了最大的不幸,精神上遭到难以忍受的折磨,也不要忘记歌唱自由,为自由而献身。这里,诗人并没有采用正面说教的写法,而是形象 具体、思想深邃地加以阐述: 正当诗人去找恋人, 恋人却和新欢同睡一床, 他凭借提神浆液在支撑, 并不把刀子捅进她心房。 通常,在这种时刻酒会充当“杀手”的帮凶,而诗人笔下的“提神浆液”却起到了“浇愁”的“清醒”作用,因为他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自由”这一信念。自由,当然也包括恋人的感情自由!然而,诗人毕竟同常人一样,胸中也会燃起“嫉妒之火”,他不同于常人的只是:更多一层理智,更多一份激情。所以他才会真正为自由而歌唱,而献身,哪怕“像个流浪汉死去”,也不能玷污自己所信守的“自由”这面旗帜。爱的转移和消逝曾使多少钟情人痛不欲生,长恨百年。然而,在叶赛宁的这首诗中,读者所见到的是胸襟豁达的宽容和常驻心头的温情与爱意,而不是什么恶毒的怨恨与嫉妒的诅咒。应当说,此诗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诗人内心的真挚感情,来自于诗人的坦诚: 剖开自己柔嫩的皮肉。 用感情的血液去抚慰人心。 第12首《我恋人的双手像一对天鹅……》既是爱情诗又是哲理诗。 爱是“普天之下的所有人们”的追求,爱能使人们的心灵变成“黄金”,而“抚爱”则是诗与歌的衍射和延伸。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一生都在爱情中浮沉。 我恋人的双手像一对天鹅, 在我的金发里时现时没。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