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叶赛宁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四七 | |
|
|
5. 人道主义精神的深化 无论诗歌研究者,无论读者,都十分看重叶赛宁的《你不爱我也不怜悯我……》(1925)这首诗: 你不爱我也不怜悯我, 莫非我不够英俊 你的手搭在我的肩上, 情欲使你茫然失神。 年轻多情的姑娘,对你 我既不鲁莽也不温存。 请告诉我,你喜欢过多少人? 记得多少人的手臂?多少人的嘴唇? 我知道,那些已成为过眼云烟, 他们没有触及过你的火焰, 你坐过许多人的膝头, 如今竟在我的身边。 你尽管眯起眼睛, 去思念那一位情人, 须知我也沉浸在回忆里, 对你的爱并不算深。 不要把我们的关系视为命运, 它只不过是感情的冲动, 似我们这种萍水相逢, 微微一笑就各奔前程。 诚然,你将走自己的路, 消磨没有欢乐的时辰, 只是不要挑逗天真无邪的童男, 只是不要撩拨他们的春心。 当你同别人在小巷里逗留, 倾吐着甜蜜的话语, 也许我也会在那儿漫步, 重又与你街头相遇。 你会偎依着别人的肩头, 脸儿微微地倾在一旁, 你会小声对我说:“晚上好!” 我回答说:“晚上好,姑娘。” 什么也引不起心的不安, 什么也唤不醒心的激动, 爱情不可能去了又来, 灰烬不会再烈火熊熊。 (1925) 诗如其人。叶赛宁的抒情诗素有清新自然、飘逸潇洒的特色,在这首抒情诗中,读者也能体会到他那特有的风格。乍看起来,此诗不过是写诗人的一段浪漫小史,流露出逢场作戏乃至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其实不然。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对青年男女,诗人采用的是互为衬托、相辅相成的艺术手法。通篇虽然只写男主人公的“问话”、“猜测”、“规劝”、“想象”和“沉思”,对女主人公正面不着一笔,但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和心态都跃然纸上。其中女主人公的“醉”更加衬托出男主人公的“醒”。 此诗既有抒情主人公自我解嘲的苦涩情调,又渗透着他对身不由己的风流女子的怜悯、同情和难言的感喟。抒情主人公面对沉湎于放纵生活的女郎,并不试图扮演拯救其人的正人君子角色,而是旨在拯救其灵魂,发出足以触动其心灵深处的规劝: 只是不要挑逗天真无邪的童男, 只是不要撩拨他们的春心。 一个灵魂高尚的人,身处任何境况之中其心亦善! 不难看出,此诗的最后一节是抒情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流露出极度低沉的思想情绪:即使怀抱着一个“萍水相逢”而又自愿委身的美女,也排遣不了心头的郁闷。诗人写出这首诗之后,没有几个月便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里留下一首血写的绝命诗而寻了短见。 从诗歌技巧来说,这首诗无疑达到了凝炼集中、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诗人用“爱情不可能去了又来,灰烬不会再烈火熊熊”这样强烈对照而又比喻贴切的奇警诗句收煞,既引人注目,又发人深思。 一个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会无形中贯穿着歌颂真善美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叶赛宁的诗歌作品里,几乎处处都闪烁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芒。在《母牛》、《狗之歌》、《寒冬在歌咏》等诗里,诗人通过意象中的浪漫奇迹,寄托了自己对抒写对象的无限同情和惆怅,传达出崇高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在叶赛宁笔下,自然界的一切都富有生命和人性,不论花朵还是夜空,都成为抒情主人公的交谈者。在他的诗中朝霞变成了小猫;心爱姑娘的手臂变成了天鹅;明月变成了马驹;露水晶莹的花草树木也都说起了话,而诗人的声音同它们的声音融会在一起,和谐共鸣。维·鲍科夫写道:“叶赛宁是俄罗斯无比湛蓝的天空之下的一棵嫩绿的小草,它既纤弱又坚强……叶赛宁是伟大的爱,这爱能够创造出人间的一切奇迹。”①叶赛宁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诗,能够启迪人的思想,焕发人的真善美的情感。而这样的诗永远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任何时代都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①《青春》,1965年第10期,第68页。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