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伊扎克·拉宾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四


  拉宾即将离开美国时,有许多的美国犹太人组织的朋友来为他送行,拉宾为此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过去的历史中,犹太人曾是一个没有疆土的民族,他们没有国家的保护,更没有什么物质的势力和武装,唯一的生活法则,便是靠智慧,用精神,用不屈不挠的努力与进取,生存在四面楚歌的世界中。美国的犹太人同样如此,他们大多20世纪初才来到这里,几乎从身无分文起家,而到了70年代,犹太人已遍布美国科教、文化、法律和经济等领域和部门。28%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是犹太人,犹太人巨匠爱因斯坦曾将美国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核时代,犹太人还占据了东部名牌大学中30%的教授、教员职位一战结束时,一支庞大的、具有最强经济实力的犹太人社团就已在美国形成了,加上二战时新移民的补充及战后的发展,这个社团在美国政坛上也开始崭露头角。

  他们始终对远方的圣城耶路撒冷有一份深深的眷恋之情,为此他们一直最积极地出面维护以色列的利益,维系以美两国极其特殊的关系。

  在拉宾使美期间,这些犹太人无论是政府要员、富商大贾还是学者、社会活动家都给予了拉宾大力的支持与关注。拉宾在犹太人社团中还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为此美国政府才对拉宾惧怕三分,他背后是两党竞选一半资金的提供者。拉宾不仅感激他们多次的难中相助,亦被他们对各地犹太人的同情与帮助深深感到,包括参议员亨利·杰克逊提出的那个著名的限制苏联贸易最惠国待遇的修正案,苏联人对要求移民出境的犹太人征收“教育费”,杰克逊正是不能容忍苏联对犹太人的这种不公平待遇。在那次活动中,拉宾毫不犹豫地支持了杰克逊,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73年11月3日,拉宾终于又重新踏上了以色列的土地,历时五年的大使生涯告一段落了。拉宾这时的心情十分激动而复杂,自己从一个军人经过五年纵横捭阖而又荆棘丛生的外交生涯洗礼变得更加理智和具有政治家的成熟气质了。

  但令拉宾失望的是,尽管那次尼克松祝他生日快乐时,梅厄夫人曾说过“看他的表现”,但回国后根本没有他表现的机会。尽管在大使任期期间,梅厄夫人曾多次要调其回国任部长,但这时部长的位置早已坐满了,工党的领袖们只好让他再等一等,至少要在这一年10月份的大选结束后才能见分晓。


  §第六章

  §赎罪日的短命政府

  拉宾见抱负一时难以实现,只好投入工党内部做一些琐碎的工作。拉宾知道自己兢兢业业地为工党的大选出力是会弥补自己资历的不足的。事实上工党的元老们确实是一直在注意这位战功累累的将军和功劳卓著的驻美大使,但在秋季,换届改选投票中仅把拉宾排在了根本不可能当上什么部长的工党候选人名单第20位。拉宾是失望的,但他仍一直继续着他为工党竞选的演说、游说工作,而且他的投入让人们无不联想起当年那个骁勇无畏的帕尔马契战士。拉宾似乎只能当个议员了,已经51岁的拉宾的心里敲的是极不情愿的边鼓。

  在中东,苏美势力的长期彼消此长在这一时期反而都支持这样一个事实,即,埃以双方长期的僵持与“不战不和”,二者都想借此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特别是苏联,尽管不断提供武器给埃及、叙利亚,但他仅仅是想让这种“紧张的僵持”能够继续下去,美国十分珍惜以色列这张“王牌”,不想有太大的变化去改变以色列的有利地位。

  而埃及经济上早已无力承担不断增加的巨额军费开支了,这些已足以加剧国内的政治矛盾。以色列以没有战略纵深为由,把战火全烧到了别国的领土之上,以色列腹地乃至半土的经济十分发达,这亦使埃及仇视不已。萨达特认为该使中东局势”热化”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美苏设法寻求解决中东问题的新办法,从而早日结束“不战不和”的局面,国内的政治矛盾也可借此消融。这个“以战迫和”的思想是苏联人曾极力反对的,但萨达特既然已驱逐了全部苏联专家,自然也不顾这些了,果然,就在这一年10月6日下午2时零5分,埃及、叙利亚军队同时向以色列发动进攻。

  埃及已采用了以色列在“六天战争”时的对策,把作战计划保密到战前的最后一分钟,同时也对以色列将首先启动的空军也设下了埋伏。开始以后,2000门埃及大炮对以军战地狂轰乱炸,突击队很快包围了苏伊士运河,以色列起飞欲还击的飞机亦被埃军的萨姆地对空导弹悉数击毁了。这一天,埃及甚至还攻破了被以军自诩为攻不破的“巴列夫防线”。叙利亚部队在以色列北部攻击,攻占了戈兰高地,伊拉克、约旦、沙特阿拉伯也参战了。这就是阿拉伯人精心策划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