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乾隆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〇


  结果江苏省考中之蒋雍植、钱大昕、吴烺、褚寅亮、吴志鸿;浙江省考中之谢墉、陈鸿宝、王又曾,均“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令其与考取候补人员一体补用”。乾隆用这样的办法,既选拔了一批人才,又优容和团结了江浙的文人学士。乾隆回程时绕道到江宁(南京)祭明太祖陵,谕令:“该督抚饬地方官加意保护,其附近陵地,毋许樵牧往来致滋践踏,并晓谕各陵户知之。”这对于笼络汉族士绅,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也是必要的。当时江宁丝织业很发达,乾隆与皇太后又亲临织造机房察看工匠织机。接着乾隆经山东至泰山岱庙焚香,于五月初四日返还北京圆明园。

  第二次南巡,于乾隆二十二年农历正月十一日开始。乾隆渡黄河后阅视了天妃闸,乘船沿运河南下到达苏州,汉族经学家顾栋高“献所著诗书两义”,乾隆特赐以国子监祭酒,乾隆又谕令内阁:“三吴两浙,民多俊秀,加以百年教译,比户书声,应试之人日多,而入学者则有定数,其将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本年岁试文童,照乾隆十六年例,府学及州县大学增取五名,中学增取四名,小学增取三名”,以“乐育人才”。苏州著名诗人沈德潜“年逾八十,实为蓬瀛人瑞,今来接驾,著加恩给予礼部尚书衔”。苏州不仅是文化中心,也是手工业商业非常繁荣的江南经济重心,乾隆和皇太后又“临视(苏州)织造机房”。到达杭州后,乾隆又下谕令将浙江进献诗赋而考取一等的童凤三、陈文组、顾震、钱受谷,照乾隆十六年之例,“俱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候补人员一体补用”。

  乾隆南巡时多次在江宁、京口(镇江)、杭州阅兵,目的是整饬军旅,振兴武备,炫耀武力。他希望清代保持以武功开国的传统,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在杭州时,他检阅了水师操练,接驾的汉族绿营兵丁有奏箫管细乐的,乾隆很不满意,加以申斥,认为“身隶行伍,当以骑射勇力为重,若吹竹弹丝,技近优伶,岂挽强行重之夫所宜相效”,“嗣后行伍中但许用钲鼓铜角,其箫管细乐一概行禁之”。在途中乾隆看到外省驻防将军及绿营之提镇外出都坐轿子,便传谕说:“将军提镇有总统官兵之责,若养尊处优自图安逸,亦何以表率营伍而作其勇敢之气?况旗人幼习骑射,即绿营中亦必以其弓马优娴,始历加升用。”命令以后将军、提镇一律骑马,不许坐轿,否则以违治例治罪,力图保持军队勇敢尚武的局面。

  乾隆回程时又绕道去江宁祭明太祖陵,沿运河北上后,先后阅视洪泽湖及徐家集、荆山桥、韩家闸一带河工。当时黄河流经徐州地区,河身狭窄,两岸相距甚近,夏秋涨水,容易溃决。乾隆亲自到那里阅视河防,看到北面护城有石堤,东西皆土堤,便谕令对所有的石堤“应加帮以培其势”,无石堤之处“应按筑以重其防”,他下令徐州一带添筑的石堤用石十七层,极为坚固,蔚为壮观。苏北常年受水患,灾民甚多,在经过徐州附近的桃源、宿迁、邳州、睢宁诸州县时,乾隆看到灾民“鹑衣鹄面,相望于道”,决定立即给以赈济并蠲免赋税,并实行以工代赈,使灾民们有所工作,河防工程也得到了需要的劳动力。

  这些措施乾隆认为“于穷黎有益,而于工程亦易集其事”。接着,乾隆沿陆路到曲阜祭奠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圆明园。

  第三次南巡,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日开始。到达清江后,乾隆坐船巡视河堤,决定确立清口水志,地方官于夏秋大水时,按志开放,以保卫下游地区。以往洪泽湖水涨,河臣随意开坝,使下游居民常受其患。乾隆规定高家堰的五坝水志“上坝增一尺之水,下坝开十丈之门”,河臣遵守了这一规定,使较长一个时期下游各州县滨河地区免受水淹之患。当时黄河中河滩渐积,如遇大水,各处闸坝宣泄不畅,下游将受其害。乾隆谕令当徐州水志的水位高到一丈一尺五寸时,方准将毛城铺以东的唐家湾引河开放宣泄,水落即行关闭。乾隆又详细阅视了上次南巡时下令修建的武家墩以北砖堤,命将济运坝至运河的五百丈土堤也一律筑为砖堤,使其整齐坚固,他还特别谕令地方官要把砖块烧得宽厚、结实一些,保障洪泽湖堤工的安全。

  过长江后,乾隆在焦山操阅水师,在苏州到文庙行礼。他尽量优容、团结、宠用汉族的文人学者,左都御史梅珏成过去曾和康熙一起研讨过数学,是当时闻名的老一辈数学家和三朝老臣,以年迈按原品在籍致休。这次,梅珏成来靖江铺接驾,乾隆亲自写诗:“推恩缘念旧,皇祖内廷臣”相赠,命将梅的长子赐举人出身以示恩宠。江浙著名诗人沈德潜、钱陈群至常州接驾,乾隆亲笔题诗相赠:“二老江浙之大老,新从九老会中回,身体康强自逢吉,芝兰气味还相陪。迎堤恭遇以为喜,出诗命和群应推,更与殷勤订清约,期颐定复登金台”,以示慰勉。在苏杭两地,乾隆按照上次的惯例,谕令内阁对进献诗文的汉族文人学者进行考试,择优录用。因进献诗赋考取一等之士孙士毅、吴泰来、陆锡熊、郭元釪,举人汪孟鋗,“俱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即补”;其他考中之文人沈初、王銮、程晋芳、赵文哲、严长明、徐步云、钱襄,“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候补人员挨次补用”。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为进献诗文者出的考试题目,并不是像八股文式的抽象玄虚与现实无关的题目,而是结合治政需要的务实的题目。例如:他这次到杭州的第二天即去海宁,住在康熙朝大学士陈元龙的别墅隅园(后来改名为“安澜园”)中,巡视、筹划和决定浙江省的海塘工程,便出了“海塘得失策”这一题。乾隆的意图是:通过评阅试卷,即可了解吸取汉族文人学者对如何治理海塘的积极意见,供自己采纳和参考;又可以从中发现和重用既文笔出众又具有治政卓见的优秀人才。这一办法确实是比较有远见的。浙江省获得第一等第一名的仁和县进士孙士毅,便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因地制宜的修治海塘的较切实可行的办法,因而受到乾隆的重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