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清太宗全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五七 | |
|
|
天聪元年底到二年初,喀喇沁部不堪忍受林丹汗的掠夺,联合鄂尔多斯、阿巴亥、阿苏特以及喀尔喀诸部,组成一支十余万人的联军,在土默特部落赵城地方(呼和浩特地区),同察哈尔兵展开了激战。林丹汗派驻这里的四万兵全部被歼,随后,他派去张家口请赏的三千兵往回返时,同喀喇沁等部的联军遭遇,也被歼灭了【《清太宗实录》,卷4,4页。】。联军方面,损失也相当严重。在双方的力量都遭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喀喇沁部致书清太宗,请求发兵攻打林丹汗。他们告诉太宗:“察哈尔汗根本动摇,可乘此机,秣马肥壮,及草青时”兴师攻取。要求参加联合攻打林丹汗的,还有喀尔喀,阿巴亥、土默特等部【《清太宗实录》,卷4,4~5页。】。 太宗同意出兵,但坚持先“会盟”经过谈判,达成必要的协议,使他取得政治上的支配权。所以他要喀喇沁等部派人来“面议一切”【《清太宗实录》,卷4,8页。】。到了七月,喀喇沁部派遣喇嘛四人,率五百三十人的代表团来沈阳“乞盟”。谈判成功,双方“刑白马乌牛,誓告天地”,取得了共同攻取林丹汗的一致意【见《清太宗实录》,卷4,16~17页。】。以清太宗为盟主、针对林丹汗的军事联盟正式形成。 在取得蒙古诸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支持后,太宗才放心大胆地向察哈尔进兵。还在天聪二年(1628年)二月中旬,太宗率精骑在敖木伦地方【大凌河上游,蒙语称为“傲木伦”;见张穆《蒙古游牧记》。】,闪击了察哈尔所属多罗特部落,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余人【《清太宗实录》,卷4,7页。】,先挫察哈尔锐气。九月,太宗第一次以“盟主”的身份发号施令,征调归附的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及喀尔喀诸部贝勒,各率所部兵马,“会于所约之地”,他亲自率领满、蒙军队西征察哈尔。十九日,在接近敌人目标时,连夜进军,次日黎明,骑兵飞驰袭击席尔哈、席伯图、英、汤诸地,派精骑追逐察哈尔败军,一直追到兴安岭,取得了初步胜利。十月中旬,太宗返回沈阳【《东华录》,天聪六年四月。】。 天聪六年(1632年)三月。太宗下令征集各部蒙古兵,再次率师远征林丹汗。四月一日,大军出发,西渡辽河,正赶上涨水,太宗与诸贝勒乘舟,人马涉水而过,历二昼夜。经都尔鼻、西拉木轮河、昭乌达等地,沿路各部蒙古纷纷率兵来会,计总兵力十万人左右。在昭乌达(今昭乌达盟)会齐各部蒙古,太宗举行盛大宴会。对他们“率兵多寡不齐,迟速亦异”,分别给予批评或嘉奖,众蒙古首领“皆叩首受命”【《东华录》,天聪六年四月。】,充分显示了太宗无可争辩的无上权威。 清太宗这次进攻察哈尔,目标直取林丹汗的巢穴,一举荡平察哈尔,统一内蒙古。大军日夜兼程,准备给林丹汗以“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圣武记》,卷3,“国朝绥服蒙古记一”。】。四月二十二日,大军过兴安岭,驻营于大儿湖附近的公古里河。至此,行军已达一千二百里(从沈阳算起),可是,连察哈尔部的一个人影儿也没见到。原来大军内有二个蒙古人中途逃跑,向林丹汗报告了清太宗的军事行动。经上一次征讨,林丹汗已成惊弓之鸟,一听说后金发大军征讨,“大惧,谕部众弃本土西奔,遣人赴归化城,驱富民及牲畜渡黄河,国人仓促逃遁,尽委辎重而去。”【《东华录》,天聪六年四月。】太宗下令加速追击。 第二天,从察哈尔部逃来一个人。报告说:林丹汗携部众奔库黑得勒酥,距此约有一月程。为解决粮饷,避免马疲,太宗挥军赴归化。行军途中,多是荒无人烟之地,军中粮食接济不上,就靠打猎捕食兽肉充饥。在朱儿格地方,只见黄羊遍野,多得不可数计。太宗令全军分作两翼围猎,不到一天工夫,就捕获了数万只。太宗也参加这项活动,他拉开强弓,每发必中,一矢竟贯穿两只黄羊,他一人就射杀了五十八只!已经是盛夏季节,骄阳似火,天气酷热,又找不到水喝,士兵们干渴难耐,很多都昏倒在道上。因为是夜里行军,这些人掉队也没人知道。走了一夜。第二天好不容易才见到人家,士兵们用一只黄羊换一碗水喝。太宗发现不少士兵掉队,令各牛录带着水去寻找他们。 五月二十三日,大军至木鲁哈喇克沁,分兵前进:左翼由阿济格率科尔沁、巴林、扎鲁特、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等部兵一万,进攻大同、宣府边外察哈尔属地。右翼由济尔哈朗、岳托、德格类、萨哈廉、多尔衮、多铎、豪格率兵二万进归化城、黄河一带。太宗与代善、莽古尔泰统兵继进。三路军日驰七百里,于二十七日分别到达目的地。太宗也在这天中午进入归化城归化,今呼和浩特。明时,为蒙古格根汗居地,后通好于明,受“顺义王”印,因名所居城曰归化。【见张穆:《蒙古游牧记》,卷2,“土默特”下注。】。 从昭乌达会齐各部蒙古兵,到达归化,穷追四十余日,前锋直达黄河木纳汉山。林丹汗闻讯,惊慌失措,“星夜遁去”【《东华录》,天聪六年六月。】,已先于后金兵抢渡黄河向西逃去。太宗勒兵停止追击,离归化,回师宣府,张家口边外,与明朝地方官员举行议和谈判。他们慑于后金兵威,不敢拒绝,就派官送去不少礼物,太宗也回赠他们,双方定了和议,还进行了贸易。太宗认为此次远征基本达到目的,下令回师东返。七月二十四日,顺利回到沈阳。 此行往返万余里,历三个月又二十六天。虽然没有捉到林丹汗,但逼使他丢弃本土远逃,一度强大的察哈尔陷入崩溃瓦解之中,太宗于途中收拢林丹汗部众数以千万,计人畜十余万,是太宗的一次收获颇大的胜利。 经过这次长途追击,林丹汗被撵得几无立足之地,他率残部昼夜地向图白忒部(西藏)逃去。“臣民素苦其暴虐,抗违不往。”原有十余万部众,途中离散而去的有十之七八,加上病死的,所剩部众就更少了。牲畜无饲料,成批成批地倒毙,人没有吃的,“杀人以食,自相攻夺”,四处溃散【《东华录》,天聪八年六月;又《皇朝开国方略》,卷19。】。 当天聪八年太宗西征宣、大时,林丹汗已逃到青海大草滩,出痘病死。失去了首领林丹汗,跟随他逃跑的部众几乎一哄而散,连他的许多大臣也都各率所部自谋生路。他们看到向西逃没有尽头,莫如投靠后金。因此,陆续循旧路往回返。正巧太宗率大军来到,把他们一一招抚。太宗急于寻找林丹汗之子额哲和他的余众。此时,额哲和他的母亲去从未定,尚徘徊于青海境内。终因路途遥远,既无法探得准确消息,又一时找不到,太宗就在九月间,回到沈阳,从而结束了这次远征。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末,太宗任命他的弟弟二十三岁的多尔衮和侄儿岳托,萨哈廉、长子豪格为统兵大将,率精骑一万,专程往黄河以西寻找额哲。三月末,行至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太后,她率一千五百户来降,从她口中得知额哲的驻所。多尔衮派温泰等护送他们先行回沈阳,他和侄儿率兵继续前进。四月二十日,渡过黄河,星夜疾驰,至托里图,终于找到了额哲,没有交战,这个林丹汗的继承人率部民一千户归降,并献上历代传国玉玺。这可是一件国宝,据说此宝自汉代传到元朝,一直藏在深宫内院,元顺帝逃跑时携带在身,他死后,玉玺失落,不知去向。过了二百余年,有一个牧羊人在山冈下牧羊,见一只羊三天不吃草,只用蹄子刨地,牧羊人觉得很奇怪,就刨开这块地,发现了这块玉玺,复归元裔博硕克图汗,后又被林丹汗攻破,玉玺也就转到了林丹汗之手。这次又被多尔衮得到,他万分惊喜,只见玉玺上刻汉篆“制诰之宝”四个字,两边各有一条飞龙,光气焕烂。多尔衮急遣人驰奏太宗,报告这一喜讯。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