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王莽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三九


  毕竟是亲骨肉,王莽对王匡挺放心:“侄儿,有你出马,那是再好不过了,你是太师,按照古礼,太师的职责在东方,正好去对付东边的反贼。不过,叔皇担心你没有实战经验,别出点儿什么漏子……”

  王匡使劲儿点头:“叔皇!侄臣虽说年轻,好赖在你的身边也那么多年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您怎么处理军机大事,侄臣早就看了个八九不离十了。再说侄臣就不信,一伙小小的毛贼,能有多大能耐,敢跟咱们爷们儿叫板!听说怎么,绿林反叛里头也有个叫王匡的,还是个头儿,侄臣倒要会会他,看到了是他这个王匡能,还是压臣这个王匡行!也甭多,您就拨给侄臣三万精兵,侄臣有这三万大军,扫平东方料定是易如反掌!”

  王莽想了想,还是有点儿不放心:“侄儿英武胆气,叔皇是没什么说的了,不过,领军打仗非同儿戏,为着稳妥起见,叔皇再给你配个副手,俩人搭帮,遇事也好有个商量!”

  王匡明白叔皇的用心:“叔皇,副手您只管派,不过,臣倒有个小小的请求,派您就给派个管用的,别像有的人那样,占着茅坑不拉屎,还要任臣给他擦屁股!”

  王莽早就考虑成熟了:“这个自然!叔皇就派更始将军廉丹与你同去如何?”

  廉丹现在也在十一公之位,原先的更始将军甄丰谋反被诛,先后由姚恂、孔永、侯辅、戴参接任,廉丹已经是第六任了。这小子是行伍出身,领兵打仗有一套,前几年跟庸部牧史熊一道出征句町,很是斩了不少首级。王莽一来是想早日平定东方,二来是想让侄儿王匡有个手拿把攒的立功机会,这才决定由廉丹协助太师王匡领兵东证。

  为了更有把握,王莽调拨了十几万精锐部队,给王匡、廉丹二人,三万人少了点儿,伯不够使唤的。

  军事行动决定了,十一公剩下那几位有点儿眼热:“皇上,派兵征剿固然必要,可刚才您说了那么多,不光是反贼作乱,不是还有什么异象呢嘛,这恐怕就不是武力能够解决的了。”

  “这倒也是,予总不能发几十万大军跟老天爷开仗吧?那么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呢?没好的,馊的也成!”

  新近接替去世的平晏职位的太傅唐尊说话了:“皇上,老臣以为,大新朝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主流还是好的,这都是皇上您领导的好!当然了,问题也不能忽视,但关键是要找准问题的根子,对症下药才能祛病不是?刚才您决定出兵征讨反贼,这算是一剂良药,但只是,老臣胡说啊,只是一剂外用药,要治内里的病,这还不够,还得再开一剂内服的,才能管用哪!”

  王莽挺感兴趣:“好!太傅用开药的比喻很形象嘛!予对医学近来有点儿入门,前些日子,翟义的死党王孙庆被抓住了,送到京里来,予就让太医跟屠夫合作,把王孙庆给解剖了,测量了他的五脏六腑,还拿小竹棍一根一根捅了他的脉管,敢情人这东西挺复杂,长得挺全合!光是血脉就有不少根儿……扯远了扯远了,太傅,你接着抓药!”

  太傅唐尊躬身礼拜:“皇上这么高的身份,还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真让老臣由衷钦佩!这咱们就不说了,说到大新朝的病,老臣以为是八个字:‘国家空虚、人民贫困’。当然这只是症状,要刨起病根儿来,只有四个字:‘奢侈过度’!皇上您别误会,由您这儿看,一点儿奢侈的影儿都没有!臣说的是下头,下头那些不争气的官僚们!您可能不知道,现在这风气简直没法儿提,整个儿一个腐败!农民为什么闹事?官逼民反哪!当官儿的奢侈得没边儿没沿儿,花铁如流水,他们那钱由哪儿来?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由老百姓那儿搜刮而来!什么赤眉,什么绿林,饭都吃不饱,不反等什么?”

  王莽点点头,可又有点困惑:“按说予任命的大小官吏不应当这么贪得无厌哪?大新开国之后,予先后两次向诸侯授予了象征封国的茅土,头一次是在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予明确规定,把大新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每一等都有不同的封邑,公爵的封地叫一同,有居民一万户,土地纵横各一百里;侯爵、伯爵的封地叫一国,有居民五千户,纵横各七十里;子爵、男爵的封地叫一则,有居民二千五百户,纵横各五十里。除了一千八百个诸侯指标之外,予还设置了同等数量的附城,等待有功劳的人来接受附城的爵位。附城也有等级,也是五等,最高的一等,封地叫九成,有居民九百户,土地纵横各三十里。从九成以下,每降低一等减少两成,最后减到一成为止。予记得那次接受茅土的,有公爵十四人,侯爵九十三人,伯爵二十一人,子爵一百七十一人,男爵四百九十七人,共计七百九十六人,各级附城的总数一共是一千五百一十一人。那些日子,予是忙得脚丫子直打屁股蛋,成天跟工作人员一起在寿成室朱鸟堂核对这两千来号人的封国、食邑、采地的地址,查户口簿,画地理图,这容易吗?”

  唐尊有点儿迂,叫起真儿来:“可是那回不是说,因为地图和户籍没有规划好,暂不实授吗!每人除了那包用茅草包着的青、赤、白、黑、黄的五色土之外,就只有由首都官署按月救济的几千钱,弄得他们生活困难,有的堂堂爵爷,竟然靠给人打工混日子!”

  王莽不高兴了:“那次是惨点儿,可不还有第二次嘛!第二次是在五年之后,天凤四年(公元17年),予还是在明堂,重新颁授茅土。那次隆重,记得子站在花石台阶上,一份儿一份儿地发,虽说一小包土没多沉,可架不住人多呀,从早上发到下午,弄得予胳膊都抬不起来了,这肩周炎八成就是那回落下的病根儿!那回可不是光发一包土,户籍也核清了,地图也画全了,诸侯领完了土,按照指定的封国,全都回国享受优抚了。当然也有没走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象列位这样的,奉召在京师担任重要职务,另一种就是封国在边境和江南的,不是正打着仗呢嘛,回不去,就这两种人,予也充分考虑了,让他们在纳言掌货大夫那儿领年傣,公爵八十万钱,侯爵、伯爵四十万,子爵、男爵二十万。予对大家伙儿够可以的了吧?他们于嘛还要贪心不足,跟老百姓嘴里抠食儿,闹得天下不太平?”

  唐尊今儿也不知怎么了,一点儿也不长眼力劲儿,掰着手指头还挨那儿跟皇上算明细账:“皇上,咱且不说封了爵的是不是就此满足,咱就先扒拉扒拉人头儿,您封了多少爵位?连公侯伯子男搭上五等附城,归拢包堆儿不超过两千人吧?就算把名额用够,也才三千八百人。可大新上上下下的官吏有多少?十多万!这还不算编外的。这十多万人吃什么?花什么?不全是指着扒老百姓的皮嘛!”

  王莽咦了一声:“不对吧?天风三年(公元16年)五月间,于亲自颁布了官吏俸禄制度,不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嘛!不错,刚建国那阵儿,国家财政有困难,开不出支来,从公卿往下,一个月的傣禄只有八丈绸绢,官吏们挺有怨言。可予看到这个问题了,为了稳定大新的官吏队伍,防上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的发生,予下了决心,再紧也不能让官吏手头儿紧,官吏手头儿一紧,老百姓就得当心他们的皮了。古时候不就有‘养廉’一说嘛。所以,子才从国库里挤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来,用于给他们发工资。一共分十五等,最低的是幕僚,年薪六十六斜,最高的四辅,年薪一万斛。至于于本人嘛,不拿工资,主要靠吃贡。《周礼》不是规定嘛,进贡给皇帝的好吃的有一百二十种,不同的职务等级,进贡的数量品种也都有所不同。予考虑到大家的经济承受能力,也不要求全都按标准进贡,年成好呢,就尽量按礼制备足,遇到灾害呢,就有所减少,要跟大家同甘共苦嘛!所以予当初规定的是,以年终决算的统计数目为依据,按一定的百分比决定进献的贡品数量。予带头,大小官吏也都照此办理,依据各自挂钩地区的年成情况按百分比支取薪俸,有点儿经济责任制的意思咧。记得子订的条条款款很详细……”

  唐尊插话:“您当时规定:东岳大师和立国将军跟东方三州五部二十五郡挂钩;南岳太傅和前将军跟南方二州五部二十五郡挂钩;西岳国师和更始将军,当时叫宁始将军,跟西方二州五部二十五郡挂钩,北岳国将和卫将军跟北方二州五部二十五郡挂钩;大司马和纳卿、言卿、士卿、作卿跟京尉、扶尉、兆队、右队——中部和右部共五郡挂钩;大司空和予卿、虞卿、共卿、工卿跟师尉、列尉、祈队、后队——中部到后部共十郡挂钩;六司、六卿都随他们所录属的大臣跟有关地区的灾害挂起钩来,全按百分比的多少来减少傣禄。至于那些从首都仓库的储积粮食里面支取傣禄的郎官、侍从官和首都官吏,则根据太官进献贡品的齐备或减少为尺度领取。诸侯、辟爵、任爵、附城和他们的办事人员也都跟有关地区的灾害挂钩。您的本意倒是挺好,希望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鼓励和促进农业生产,安抚善良的百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