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传记·纪实 > 贞观之治 >  上一页    下一页


  7、秦王破阵乐:进入国家典礼的丰功伟绩

  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欢庆胜利,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传于世。此曲随着李世民征讨四方,逐渐流传于军中。即帝位后,由吕才协音律,魏徵等制歌词,发展成为宫廷典礼及各种重大祭祀活动中的乐舞。贞观七年(633),唐太宗亲制《破阵舞图》,命吕才依图教乐工一百二十人,皆披甲执戟而舞。舞队摆出各种阵势,“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此舞以其浓厚的战阵气息和强大的威慑力,令观者“凛然震竦”。后称《神功破阵乐》,高宗时,修入雅乐,名曰《七德》。此后一直是唐朝国家庆典中的主要乐舞。元和时,白居易有《七德舞》诗,纪太宗盛德之事。诗曰: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
  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此乐舞还流传到海外,甚至引起了印度的关注。隋唐之际,天竺与中国没有交往。贞观初年,玄奘至天竺,其国王尸罗逸多谓玄奘曰:“闻说中国出了个圣王,作了一首《秦王破阵乐》。请为我说说秦王之为人。”玄奘把太宗的圣德好好地数给他听。天竺国王听后,深为感动,说:“果真如此,我一定去亲自朝见。”贞观十五年(641),他自称摩伽佗王,遣使朝贡。太宗于是派遣云骑尉梁怀往通其国。天竺也因此遣使随怀来朝。

  唐朝开国战争中的李世民,为自己创造了常胜将军的神话,也为其后来成长为一代圣君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心理基础。他因此有了超常的自信。还在贞观七年(633)他亲自编制好这首乐舞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一种非凡的自信和气度。

  当时,太常卿萧瑀奏言:“今《破阵乐》,天下之所共传,然赞美盛德之形容,尚有所未尽。前后之所破刘武周、薛举、窦建德、王世充等,臣愿图其形状,以写战胜攻取之容。”

  太宗曰:“朕当四方未定,因为天下救焚拯溺,故不获已,乃行战伐之事,所以人间遂有此舞,国家因兹亦制其曲。然雅乐之容,止得陈其梗概,若委曲写之,则其状易识。朕以现在将相,多有曾经受彼驱使者,既经为一日君臣,今若重见其被擒获之势,必当有所不忍,我为此等,所以不为也。”

  萧瑀谢曰:“此事非臣思虑所及。”

  只有自信者才能真正作到谦虚,也只有胜利者才能对自己的手下败将多留一些情面。如今的唐太宗,在国家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丝毫不逊于其当年的赫赫战功。他在和萧瑀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十余年前的戎马生涯和已经远逝的硝烟,犹如昨日才发生的事情一样,历历如在眼前: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参与策划太原起兵;

  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六月,李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

  隋恭帝义宁元年七月,参与攻取霍邑之战;八月,李世民等克宋老生;

  隋恭帝义宁元年九月,威胁河东;十一月,攻克长安;

  隋恭帝义宁元年十二月,李世民破薛举父子于扶风;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初,败屈突通,屈突通投降;

  唐高祖武德元年九月至十一月,李世民败薛仁果;

  唐高祖武德二(619)年,平河西,执李轨;

  唐高祖武德二年十月至三年四月,李世民败刘武周;

  唐高祖武德三(620)年七月至四年(621)七月,平王世充、窦建德;

  唐高祖武德四年九月至十一月,李靖等平萧铣。长江中游和岭南一带统一;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十二月至六年(623)正月,平刘黑闼。同时平徐圆朗;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平杜伏威、辅公,长江下游和东南一带统一;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突厥寇边,太宗与遇于豳州,从百骑与其可汗语,乃盟而去。

  在这些战争中,除了平屈突通、平河西、平萧铣、平杜伏威和辅公,李世民或者参与其中并起了重要作用,或者直接领导。特别是打薛举、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是唐朝统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几场战争,也是打得最艰难的几次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李世民显示了对兵法的熟谙。在每一次战争之后,李世民所做的另一件事:安抚降众,收罗人才,对他的成长意义尤其重大。同时,正是在这长期的南征北战中,李世民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将领。当他被誉为“常胜将军”时,他无愧于这个称号。

  可是四处征战出色的李世民,他的赫赫战功,是给了他常胜将军的骄傲光环?还是给了太子有形无形的压力?是给了他功劳过大、为兄弟所不容的尴尬?还是膨胀了他的野心?且留待后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