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传记·纪实 > 贞观之治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五九 | |
|
|
就在太上皇李渊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贞观十年,贤明的长孙皇后也离开了人世,年仅三十六岁。李世民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猛然间苍老了好多。值得欣慰的是,还有一帮茁壮成长的孩子们,让他寥落的心得到喜悦快乐。在众多的王子中,他最喜欢的是魏王李泰。 魏王泰是太宗的第四个儿子,也是他跟长孙皇后的第二子。与戎马生涯的李世民不同,李泰爱好文学,对士大夫都彬彬有礼,深得许多朝臣的赞赏。李世民因此特命李泰在王府中开设一个文学馆,准许他可以自己召引学士,讨论文学。从武德时期过来的人,闻及此命,谁不暗中联想到当时秦王府的十八学士。可大家都不敢直接提起那一段往事。 偏巧贞观十年(636)年底的时候,有人告状,说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许多人对魏王很轻视。太宗听了自然生气,把三品以上的官员召集来,满脸怒气地责问道:“隋文帝的时候,朝中一品以下的官员经常被亲王折辱。那不都是天子的儿子吗?隋文帝的儿子敢那样,朕的儿子为什么不敢?只是朕对儿子管教得比较严格,他们才收敛自己。听说你们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轻视诸王,如果朕纵容他们,你们还不是要受辱吗?” 房玄龄等人看到太宗如此生气,都吓出一身冷汗,不禁诚惶诚恐,连忙跪下谢罪。大家都明白太宗是为了魏王,别的人他不会生这么大的气。 只有魏徵,并不谢罪,正色说道:“臣以为当今群臣,一定没有敢于轻视魏王的。”众人都心中一紧,魏徵不仅要进谏,还直接将魏王提了出来。 “以礼来说,陛下的朝臣和陛下的儿子是平等的。《春秋》上说,周王属下的人员虽然地位微下,但班次却在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之官,比之周王属下人员地位要高,陛下对其应该尊敬礼遇。如果国家纲纪大坏,那不在谈论的范围内;现在圣明如陛下,魏王绝对没有折辱群臣的道理。隋文帝骄纵诸子,致使他们多有不遵礼仪的行为,最终使得家破人亡,又怎么值得效法呢?” 太宗听了这番话,不由得转怒为喜,说:“说得句句在理,令人不得不服。朕因为私爱而忘公义,刚才生气的时候,对自己的想法没有丝毫的怀疑,现在听了魏徵的话,才明白朕确实理屈啊。一国之君发言岂能那么轻易,要三思才是。” 众人称道:“陛下圣明!”可是所有人都明白,魏王的问题岂是仅仅在乎礼节班次等表面形式呢。 凡天下事,无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兄弟相争的痛苦与无奈,谁能比太宗体会更深。可是他却没有发觉,自己的偏爱正把儿子们引上一条不堪回首的争权之路。 贞观十二年(638)正月,相似的问题又出现了。 礼部尚书王奏曰:“三品以上官员遇到亲王均要下车避让,这不合乎礼节。” 太宗对这个问题很是敏感,说道:“你们自认为地位尊崇,就轻视朕的诸位儿子吧。” 王一时不敢对答,魏徵却说话了:“诸王位在三公之下,今三品皆九卿、八座,相当于古之三公,要求他们为诸王降乘避让,确实有所不当啊。” “人生在世,寿命难料。万一将来太子有什么不测,你们怎么知道其他诸王不会成为尔等之主!如何敢轻视他们!”太宗有些生气。 魏徵心中暗想,太子固然有足疾,可是仍然备位东宫,陛下怎有了此种想法。难道真是有了以魏王代之之心?这于国家社稷可是大大不利。想罢,面不改色说道:“自周以来,王位传袭,都是父子相继,不立兄弟。此乃是为了防止不轨者窥伺皇位,制止祸乱。为国者应该深为戒备。” 太宗听了一惊,也不知自己怎么说出那样的话来,确实不该。于是点了点头,准了王的奏请。 可魏徵却是心怀忧虑,虽然太宗两次都听从了他的意见,但偏爱之心已起,恐怕有朝一日要生出事端来。他不由得想起当日建成与世民之间一段往事,深深叹了口气。纵然是有危险,但为了国家,他决定一定要尽全力,不使悲剧重演。 日子还是风平浪静,转眼到了贞观十四年(640)。 “圣上驾到!”一声清亮的传报,打破了平静。 这边李世民站定,抬头一看,魏王府几个大字赫然在目。 “儿臣参见父皇!”魏王泰上前拜倒。 “青雀,起来吧。”李世民看着儿子,顿觉亲切,不由叫起了魏王的小名。 “父皇请!”父子二人一前一后,走入大门之中。 “你这府第布置的越来越雅致了,到底是长大了。”太宗坐到正堂,四顾一看,满意地赞道。 “承蒙父皇夸奖,儿臣真不敢当。”魏王侍立一旁。 “我儿何时这么谦虚了啊,哈哈。”太宗看着李泰,“朕也是国事繁忙,不然倒是很想像你一样,与才子文人每日讨论文学,岂不快哉!可惜虞世南不在了啊!” 虞世南是当初太宗最欣赏的江南文士。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