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问题教学与自主探究

作者:李胜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作为课改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意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但是,在课改实践中,一些人认为探究就是老师提问题学生答,或学生自问自答,于是,“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一堂课下来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在热火朝天地讨论问题,不亦乐乎地回答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思考问题。教师要么成为旁观者,要么拼命地把学生的答问往自己的标准答案上引。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吗?这实际上还是变相的“满堂灌”。因此,很有必要搞清楚探究的内涵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把握探究的内涵
  
  美国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运用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探究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主动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围绕问题展开活动,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探究在本质上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载体,离开了问题,探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问题解决教学是近年来热兴的一个研究领域,它在本质上与探究式学习是相通的。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利于学生获得问题分析的方法,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寻求帮助,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质
  我们所说的问题,是疑难或难题,就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功能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人类生而具有对未知的好奇,远古的先民们昧于自然界的神秘提出的许多问题今天大都有了答案。人类所有的灿烂文明都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结果,今天的教育就是培养未来的问题解决者。
  问题解决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次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问题解决教学的程序
  
  《草船借箭》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情节来看,问题性较强,适合进行问题解决教学。试以此为例,谈谈问题解决教学的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问题解决始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面前,使人感到不了解,很好奇,引起积极探究,急于解决的那种情况。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教学场,能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寻求一切办法解决它。
  如《草船借箭》,课前布置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目的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打下心理基础。
  找准切入点,设计问题“诸葛亮明知三天不能赶造10万支箭,为何还要答应?”此问题可说是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充满了悬念,引发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行深层的多向思考,从而引出本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组织信息寻找答案
  研读“雾中借箭”部分,从课文中划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体会句子之间的联系。此时,可提出一组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为何到第三天才出发借箭?”“为何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为何先船头朝西,后船头朝东?”“曹军为何不敢追赶?”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开展合作交流,并试图回答问题。
  3.检验答案评价反思
  诸葛亮懂天文,知地理,解人心,所以他神机妙算。不是他能呼风唤雨,会掐指盘算,而是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我们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的人。
  思考解决问题的每一步,是否最快、最有效地达到问题目标,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通过反思,也可能产生新问题。
  
  四、实施问题解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强化问题管理
  (1)注意问题的难易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如果问题信息量过大,学生会感到疲劳,回避问题;如果问题信息量过小,学生觉得太容易,没有了新鲜感,不会产生好奇心。所以,教学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对学生当前的发展情况,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心中有数。
  (2)注意问题的密度
  一堂课解决十几个问题甚至几十个问题,姑且不论问题的质量,就是解决问题的时间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思考问题。问题要集中,应该有主要问题,也可围绕主要问题设计问题链。
  回答问题前后的等待时是两个重要的时间段,提问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要察颜观色,若学生面带自信得意神色时,多半答案已成熟,若是面布疑云,则应进一步思考,或教师加以引导。答问后也应有间隔时间,以便大多数同学消化答案,并观察其他同学有无别的意见。
  (3)注意问题的有效性
  据调查,现在教师提的问题大部分是认知性问题,即主要针对学生记忆确认的问题类型。如:《愚公移山》选自什么?这表明提问质量较差,思维含量低,多限于死记硬背。
  少提认知性问题,多提创造性问题。如:今天看来,愚公的行为值得吗?创造性问题是引导学生建构并发表独创性见识的问题类型。
  2.引导解决是关键
  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指导者、合作者。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作出反馈,提醒学生不要偏离问题本身。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教给资料检索办法,指导课外广泛获取信息,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不要简单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但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冥思苦想,会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孔子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引导问题解决,很有启发意义。学生思维出现障碍处,往往是课文重点难点所在,教师可提铺垫性问题,铺路搭桥,把问题引向纵深,学生顺势作答,这样,既深刻理解了课文,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在具体运用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切不可硬套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单位:重庆开县丰乐高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