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初中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作者:金 泉




  什么是人文?人文即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亦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是求善。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的精神标准与内涵。一切偏离人文的都是错误的,一切反人文的都是邪恶的。人文精神是维系着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一切逆之者必然招致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实施“以学习成功”为目标的教育中,对初中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教育者的义不容辞的重任。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与人文精神的教育,这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初中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包括:了解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乐意吸收其精华,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具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个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能够善待自然、善待生灵、善待他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等。
  人文的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分一样充溢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是要善于发现,合理开发利用我们身边的丰富的人文材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人文熏陶。
  
  一、利用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精神去影响学生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民主思想,人文情怀和爱心。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中才能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以关爱唤醒关爱。教师犹如一轮朝阳,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阳光直射或折射到每一个学生心灵的世界。驱除其心灵世界的一切黑暗。
  
  二、充分发掘初中教材中的人文养料
  
  1、利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教材,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实践。在这种探究实践中,一方面学会合作,更重要的是求得真知,培养求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开发《地理》、《生物》、《环保》课程中的人文素材,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然资源的短缺与宝贵,认识环境恶化的现实,关注环境、关爱生命、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珍视生命、容己容人。善待自然与生命,以求其善。
  3、利用体、音、美、劳、艺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美化他们的心灵与人生,以求其美。
  4、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人文营养,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情趣,感受祖国与人类的语言之美。
  5、发掘《历史与社会》教材中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引导学生认同并接受祖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6、利用外语教材及阅读材料,使学生接受先进的外来文化,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合理利用身边丰富多彩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合理利用身边丰富多彩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1、组织学生开展科学考察,登山探险、漂流、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了解家乡的一草一木,认识祖国的山山水水,唤醒其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的意识。
  2、让学生调查、收集家史、村史、地方史料,参观各类博物馆(室),欣赏民间文化(如民俗、民风、民间故事、对联、民歌民曲、艺术、戏曲等)用可亲可爱的乡土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田。
  3、利用影视名片,文学名著、新闻媒体材料。建立“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和“书香社会”。使学生从书香中汲取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的养分,感受作家们和艺术形象的人格魅力,让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范学生的言行。总而言之,人文、人文文化、人文素质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兴旺之根,民族之根本取决于人文文化与素质。没有自己的文化,也没有这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弱兴衰取决于综合国力,而其中的关键又在于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主要取决于人文文化的认同。丧失人文文化、忽视人文素质、必定异化、退化、衰亡,让我们看看古希腊两大名城——斯巴达和雅典的结局,便能明白这一道理:斯巴达用工具化军事化的教育,雅典用人性化人道化的教育,结果斯巴达除了战争没有留下什么文化遗产,而雅典培养出一批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几千年来人文精神营养滋生出灿烂的人类文明。历史之鉴,给我们昭示了兴亡盛衰的秘籍。
  当今世界需要和平共处、团结合作、共同繁荣,和谐发展,因而更需人文精神的纽带。
  今天,我们中国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变革与复兴,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承文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与建设者的重大使命。为了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经济之腾飞,让我们站在时代的“前瞻台上”,站在历史的“暸望楼”上,关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出一批批真正能适应21世纪需求的学生。
  
  单位:湖北房县城关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