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课堂是创新学习的主渠道

作者:周邦清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子式”教学。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使许多学生学习自主性弱,学习方法机械、呆板,主要依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当跨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时,作为一名教师,应紧紧围绕创新学习,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优质、高效的课改之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它对于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提供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能自己去吸取新的知识。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各个班级的不同倾向,并据此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体现创造性教学。
  
  二、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但由于很多学生因长期依靠教师“满堂灌”,不习惯主动提出问题,“等、靠、要”思想严重。教师应科学地处理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独立思考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来看待,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动获取知识,自主发展求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及直觉思维,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以形成敏捷的创新思维。
  
  三、营造民主氛围,突出学生主体
  
  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环境,是创新学习生成不可缺的养料与气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民主,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开展百家争鸣,勇于革新,自由思考,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和批评争论的习惯。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宽容探索中的错误,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从而可以极大地培养其创新精神,锻造其创新能力。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不越俎代庖,而是和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双向沟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四、优化教学环节,加强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和创新学习是教与学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加强学法指导是强调教学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在于学生自身的内驱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同时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总结,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训。
  总之,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传承和应用的基础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中。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田,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单位:湖南安仁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