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诗意的栖居

作者:张建杰 邢长印




  张建杰,江苏省丰县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徐州市名教师,徐州市优秀专家;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报刊协会语文课堂教学分会理事、学术委员。2000年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01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独立撰写专业用书5部,主参编教辅用书30余种,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
  
  邢长印:张校长,你是徐州市名教师,徐州市优秀专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可以说是教育战线上的成功人士了。你能否就怎样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这一话题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呢?
  张建杰: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说还算得上较为称职,谈不上什么成功。虽然谈不上什么成功,但对“怎样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这一话题,我倒很乐意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第一要著就是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很寂寞、很清苦的,没有执著而深沉的爱就难以静静的坚守。做老师的,大凡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晚上10点乃至11点以后才能回家休息,每天工作长达十一二个小时,有时连节假日星期天都没有。一年如一日,十年如一日,二十年如一日……如此单调重复,如此烦琐枯燥,您说寂寞不寂寞、清苦不清苦呢?若没有像溪流寻觅大海般一往无前的执着,若没有涌动在心底流淌在血液中如单相思般的痴情,哪能坚守得住那份永远的清净与寂寞呢?哪能坚守得住那份漫长的单调和清苦呢?我父亲是一位老教师,在17岁时,他卖了50多亩上好的土地,筹办了一所小学,无偿的让家乡的一些穷孩子去读书。由于一些特殊的社会关系,他曾被保举到县衙去做官,为了躲避说客的纠缠,为了能安安稳稳做个孩子王,他忍痛离开了家乡,默默地躲到徐州茶城,在偏僻的乡间圆着自己的教书梦。这一梦就是10年。解放后,他仍然痴迷于三尺讲台,一直在三尺讲台站到72岁,整整站了55年。也许是遗传或家庭影响的缘故吧,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着特殊的偏爱。1982年,我大学一毕业,就有人推荐我到政府去做秘书工作,我没有去,而是到教研室做了一名语文教研员;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因为教研室太闲适,我便要求到中学去教书,1983年9月,我从教研室调到了江苏省丰县中学;这一调动,当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1998年,经组织推荐,我担任了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丰县中学的副校长,到2000年,正当被提任为正校长的时候,我毅然向组织申请从副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当时,更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理解”呢?说穿了,就是因为做教师工作负担重,社会地位不高,辛苦多,外快少。因此,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只有从心底去热爱她,才能禁得住权欲、物欲和情欲,才能远离喧嚣、热闹和炫耀,才能耐得住单调、寂寞和清苦,才能享受到教师诗意的栖居与生活。一个职业,不是因为她美好才去爱她,而是因为爱她才会觉得她美好。拥有对教师职业的真诚的热爱,应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护照。
  邢长印:教师的生活的确是缺少色彩和浪漫的,教师这个职业也的确是很寂寞很清苦的。惟其寂寞,才显出她的崇高与伟大;惟其清苦,才显出她的庄严与神圣。就像“病蚌成珠”,若没有沙子磨砺所曾经的痛苦,就没有珍珠的美丽与灿烂;就像沙漠苦旅,若没有经过艰难辛劳的跋涉,就体验不到生活的享受和诗意。
  张建杰:是这样,耐不住生活的清苦,经受不住沙砾的磨砺,蚌肉就永远成不了珍珠;耐不住旅途的寂寞,经受不住跋涉的艰辛,就难以体验到箪食瓢饮的幸福。第二点,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还必须要多读书,善读书。这是因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没有它们作支撑,就没有课堂教学的绿洲,就结不出教育的硕果。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科专家”,而且还应该是“百科杂家”,即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广博的非专业知识。譬如,我们语文教师,就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文字学、语言学、修辞学、文章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哲学乃至数学、化学、物理等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不精深,就无法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相关知识不广博,就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综合性学习。知识的网眼是相通相连的,各学科之间也是相亲相容的。大量事实证明:凡是在教学上富有成就的教师,其脚下都垫着厚厚的书卷;凡是走向成功的教师,都是靠“专博并举”而取得的。就像蜜蜂酿蜜,如果只是盯在一处,就难以酿出丰盛甜美的蜜来。
  邢长印:张校长,刚才你谈到了教师要多读书善读书的问题,其实,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新观念络绎不绝,三天不读书就好像对这个世界陌生了许多。在当今世界,不仅仅是教师,而且每一个公民也都必须把读书当作终身生活的需要,只是我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显得更加迫切与重要罢了。我在中学也已经“摸、爬、滚、打”了八九年,深知做教师的忙碌和辛苦。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整天要忙于那些没完没了的备课和作业,整天要忙于那些琐琐碎碎的生活和管理,整天要忙于那些形形色色的检查和评比。因此,我们许多青年教师虽然都知道读书的重要,都知道需要去读书,但却苦于挤不出时间。你社会兼职那么多,工作那么忙,是怎样挤出时间去读书的呢?你能否根据自己的读书生活谈谈你读书的经验和方法呢?
  张建杰:可以。正像你刚才所说的,教师的闲暇时间确实是很少的,尤其是属于自己所支配的那份时间。虽然少,但只要你愿意去挤,善于去挤,总还是能挤出一点来的。我读书的时间大都集中在“床上”和“厕上”。床上,就是午睡前和晚睡前;厕上,就是厕所。在床上,我通读了二十四史,浏览了许多名著名篇;在厕上,我通读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成语词典》,翻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当然,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还远远不止是床上和厕上,还有饭前饭后、会前会后、候车前后等等。这些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把它们汇聚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时间财富,就是一笔惊人的知识财富。
  邢长印:听了你的“读书经”,我想起了上海的钱梦龙老师。钱梦龙老师只是个初中毕业生,他就是靠着想法子挤时间读书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就是靠着想法子挤时间读书才使自己成为一代名师和教育家的。对于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的教师,要想走向成功之路,就必须多读书,善思考;就必须以书为媒介,用读书架起桥梁。
  张建杰:最后一点,就是教学研究的问题。教学研究,能使教师从实践走向理性,从经师走向人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专家。有了研究,教学才会有理性的照耀,才会有航标的指引。有了理性的照耀,教学才具有层面与高度,看问题才具有眼光与睿智,解决问题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有了航标的指引,教学才能走出知识与教材,才能走向学生与生活,才会具有维度与精神,也才会有能力“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场”,有能力为学生创设“捕鱼”的良好环境、激起学生捕鱼的欲望。有人说,教师理性思维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其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尺;而我要说,教学研究正是提高教师理性思维高度的一个根本的途径。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教师,他们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地工作,一心一意勤勤恳恳地想把工作搞好,可学生就是不满意,成绩就是不理想,原因在哪儿呢?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教学研究,缺乏理性思维的高度。在教学中,他们不知道如何组织学生去学习,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会学习,不知道如何教学生去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还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不仅没有多少长进,反而还越教越走下坡路,原因又在哪儿呢?其根本原因也是缺少教学研究,缺乏理性思维的高度。在教学中,他们不能正确把握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不能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能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不能正确把握教与不教的关系。这种缺失理性的盲目教学,教得时间长,只不过是增加了教学的熟练程度;这种熟练,只能是“手熟而已”的匠人,而不能成为具有匠心的专家。不仅仅如此,教学研究还能把教师单调枯燥的工作变为充满情趣的劳动。谁也不可否认,教师的工作是单调枯燥的,教师的劳动是冗杂烦琐的;但如果能够从一朵朵浪花中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从一个个贝壳中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们的工作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了,我们的劳动也就不再是冗杂烦琐的了。
  邢长印:教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层次,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品位,能够使教师在职业的被动孤独中觅得职业的主动和幸福。我想,这一定是你的深切体会;你也一定在教海中拣拾到了一些色彩斑斓的贝壳,在教学研究中结出了一串串理想的果实。你能否谈谈你在教学与教学研究方面所拣拾到的一些贝壳和取得的一些成就呢?
  张建杰:好。其实,在这方面我做得还很不够,也没有取得什么骄人的成绩。我是从1994年才开始在教学中读书思考、研究探讨一些问题的;从那时起,我对自己的教学才有了问题意识,有了反思意识,有了批判意识,有了研究意识。历时11年,我独立撰写了《议论文写作技巧与训练》(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记叙文写作72法》(中华书局,2004)、《新高考阅读鉴赏探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等专著5部,主、参编了教辅用书30余种;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写作》(武汉)、《中国校园文学》(北京)、《新高考》(江苏)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另外,我还多次应邀到一些大学和中学作过一些大大小小的讲座或报告,这些讲座或报告,也大都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邢长印:张校长,通过对你的采访,我觉得你应当是一位成功的教师了。你的成功,来自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来自于勤奋不倦的读书,来自于坚持不懈的研究。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为你注入了工作的激情;勤奋不倦的读书,为你奠定了成功的基础;而坚持不懈的研究,又给了你教育的智慧。正是你执着无悔的追求,才使你提高了教育生命的品质,才使你的教学生活充满了诗意,才使你登上了名师的殿堂。
  张建杰:你概括得非常精要,我虽然还没有达到你所说的这种境界,但我愿以此为目标,不懈的去追求,去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