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

作者:毛三红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文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而儒家文化是建筑在道德本体论基础之上的,其价值取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表现了对人和人格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古典诗文所内蕴的儒家人格思想为现代人格塑造服务?我们认为要恰当运用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灵活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教育策略。
  
  一、知人论世
  
  古典诗文教学要重视讲解作者生平、生活时代及其写作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过去的社会生活、道德风尚以及人们的人生追求、心态祈向,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读古人的书要“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正如钱钟书所言,看文章固然不能灼见作者平生为人行事的“真”,但却颇知作者“可为、愿为”何种人,以及他“自负”及想让人视自己为何人。如《孟子》有“寡人之于国也”章,通过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展示了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的观点。还比如,《孟子》有“鱼我所欲也”章,说的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所以能做到“舍生取义”。在孟子看来,生存与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然而义的价值却高于生存与生命,因而一个有羞恶之心的人取“义”而宁可舍弃“生”,并举了一个齐之乞食者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来加以说明。如果我们不了解孟子的为人,不了解孟子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及社会,我们就不可能深刻理解课文中所包含的人格思想。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教学艺术对于人格教育的意义。
  
  二、兴观群怨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于孔子来说,《诗经》是他用来对学生施行人格教育的极好教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将孔子的“兴观群怨”视为在诗歌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的方式及其成效。兴,是兴起情感,是指文学作品能动人之情,能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观,是观风俗之盛衰,指文学作品能帮助读者认识社会现实,说的是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群,群居相切磋。说的是文学作品能起到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并在人群中产生情感的和思想的共鸣。怨,怨刺上攻,说的是文学作品能起到讽刺、批判某些社会现象的作用。诗可以怨,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思想,而文学家正是在“诗可以怨”之中展示出他们的人格魅力,如“发愤以抒情”的屈原,“不平则鸣”的韩愈,“穷而后工”的欧阳修,“写儿女之真情”的曹雪芹等。我们今天在古典诗文中实施人格教育,要从“兴观群怨”这个四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文学作品在情感、认识、共鸣以及社会批判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文学作品对于个体人格塑造的那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形象感染
  
  文学作品无论叙事或抒情,都要塑造艺术形象,叙事性作品是“人物形象”,抒情性作品是“审美意象”。“人物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格形象,而“审美意象”之中也是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形象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形象”优势,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在领悟艺术真谛和人生要义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人格。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所表现出来的“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仁爱之心”等人格魅力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正因为蔺相如舍生取义,所以能自告奋勇,送璧到虎狼之国的秦国去,能巧妙地完璧归赵,而且能冒着自己的头颅与和氏璧“俱碎于柱”和“就汤镬”的危险,义正辞严地廷叱秦王。正因为蔺相如自强不息,所以能在渑池会上威逼秦王,叱退秦臣,同秦国君臣针锋相对,体现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正因为蔺相如有仁爱之心,所以在本国内部,能够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对廉颇的欺辱一再忍让,终于感动廉颇,两人“卒相与欢”共同对敌,体现了“成人之道”。
  
  四、以情动人
  
   文学作品是以情动人的,在古典诗文中实施人格教育也要以情动人。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而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当教师用真情和心血贯注其中,各种美好的人格形象便悄然复活。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展示语文教材中的人格魅力。“文章不是无情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又在品味一段历史,一份哲理、一种人格,或以高尚情操震撼人的灵魂,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又如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或以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心灵,如屈原的《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或以哲理启发人思考,如韩愈的《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典诗文中的情感是经过艺术提炼后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审美情感。审美情感不仅是“情”还是“美”,亦即在“情”之中包蕴着对“美”的认识、评价。这种价值判断决定了个体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祈向,因而可以水到渠成地在情感教育中提升个体的人格修养。语文教学如果注重审美情感的培养,那么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正确的人生态度,较之以耳提面命的道德灌输所建构的抽象认识要更加深入、更加扎实,在学生今后相当长的人生经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持久、更加内在。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陶行知在谈到教育的培养目标时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单位: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