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阅读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作者:邵平儿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先是“满堂灌”的讲授式,学生基本上是听老师滔滔滔不绝地讲,从作家到标题,从写作背景到段落层次,从中心思想到写作特色。后来有了“启发式”,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研讨,教师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一个个匆匆“思考”,然后教师请学生做答,有些问题是非常简单的,根本不用思考;有些问题又非常难,否则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的,这时学生一般是答不上的。于是教师开始引导,但往往最后总是教师帮助解答。这时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赶紧记下老师给的“标准答案”,这是课堂笔记的主要内容,也是课堂学习的根本方法。学生学习中的所有“疑”到教师这里都应“戛然而止”,转而为一个个的“标准答案”。学生也已然习惯于教师对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教师就是真理的化身。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能说收获不大,但却完全扼杀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正是新世纪人才最根本最关键的素质。
  探究源于“疑”,有“疑”才会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正如古人所言:“读书须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无进。”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勇于“疑”,善于“疑”,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使学生敢问。但是,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害怕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顾虑重重,示以沉默;有的缺乏自信,觉得自己能力差、水平低,课文阅读中的思考题应该是老师提出的,思维消极,不敢质疑。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阅读思考的问题。开始时,他们提的问题可能比较肤浅,缺少深度,甚至有些离题,但千万不能加以简单的否定,而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
  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激励和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等,从不同层面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积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而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
  批判性思维是问题意识形成的一个核心要素,是探究能力的核心动力,也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支柱。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有意识放开手脚,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积极设疑、质疑的同时大胆反思与批判,我们就会常常惊喜于学生耳目一新的见解,就会欣喜地看到探究之苗茁壮成长的胜景,就会欣慰地听到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
  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能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大胆地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解读作品的内容,鉴识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表现;审视作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甚至大胆诘问阅读文本中的一切。这是高中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的明确要求,也是培养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究的过程中,还应指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探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对文本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并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还应该让学生在不断的研读探究中去体会:应该怎样质疑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怎样去求异思维,怎样“于无疑处见疑”,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才是切合学生阅读现实需要的问题,才是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才是真实而鲜活的问题。由于阅读思考的问题切合学生的现实,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而真实鲜活,因而更易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更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
  培养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善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的同时,阅读教学还须更深一层,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任何一个真正的问题,都由三个部分组成。起点:即已知条件;目标:即人们所期望得到的结果;障碍:阻断起点与目标之间的因素。其中,障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障碍简单直接,学生自己可以轻易解决;有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集思广益后得到解决;也有些障碍非常隐蔽而且曲折,教师就必须通过搭设阶梯。降低坡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渐通过起点状态一步一步地走向目标。
  但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决不是一定要把每一个问题都搞出一个“标准答案”。有些问题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如果学生中仍存在不同观点的话,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各自保留自己的观点(答案)。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对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遭遇说明了什么,多年来许多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对妇女的毒害。而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人不能得意忘形,一时的得意忘形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小事不小,小事往往能改变人的命运;人应该讲信用,哪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遇事要冷静,多动脑分析等等。学生的这些答案应该说都是合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
  
  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青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