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关于作文材料的处理

作者:王剑平




  目前,中小学生学习语文时最怕的是作文,作文中最不好解决的是材料的缺乏和陈旧,最苦恼的是不知道怎样处理这些材料才能使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于是非常希望一条捷径,有那么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为此我交给学生“炒扬州炒饭”的技巧,学生们普遍认为有很大收获,且在以后的作文中不再因为“无米下锅”而感到痛苦。
  扬州炒饭味道不错,香飘四海,几乎人人能炒,个个喜欢。可是据了解,其主要原料米饭却最好是冷饭或者干脆就是剩饭,然后加进一些肉丁菜粒,或者是些腊肠火腿,再就是葱花蒜泥酱油陈醋与味精胡椒粉,根据个人爱好或糖或盐,或酸或辣,味道是好极了,无怪乎惹人喜爱了。在中学生作文过程中有太多与剩饭相似的材料,这些材料又往往是人们司空见惯,或者视而不见的,用则总觉得了无新意,不用又找不到其他可写之材,于是有了“巧妇无米”的困惑,也有了滥俗平庸的文章。何不来盘扬州炒饭?聊举一例以析之。
  材料如斯:菜市场门口,一个乞讨的少年,胸前挂一纸牌,上书家遭不幸欲讨学费圆求知梦,看的人多,议论的人不少,少年脚边破碗里却只有零星的几张散钞。
  此场面可谓平凡而又平凡,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上演。要把“这碗剩饭”炒成美味可口的扬州炒饭,我们只要稍微动一点脑筋就行了。
  方法一:在材料里加进一个人物,比如是我的母亲买菜时碰上这件事,她却不像其他的看客一样无动于衷,而是掏出一把买菜钱抽出最大的一张(十元)给了那少年(此事生活中是有的),自己只有买豆腐萝卜等小菜了——此可以算是炒饭中营养最丰富的肉丁一类。再来点菜粒——开始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母亲,接着就有一个熟识的人代表众人发问说,某大婶,这种当街乞讨的骗子太多了,昨天电视上还报道了,情况跟这个一模一样,你上当了(此段话用上了侧面描写及烘云托月之法)。此时母亲说出一番道理来,众人信服,纷纷解囊,少年碗里的钞票渐渐多了起来,尽管以散票居多——此可以算是葱姜蒜泥吧。倘若还要来点胡椒粉或者味精,不防这样:先来它一电影的远镜头——熙来攘往的菜市场门口,过往行人都在干自己的事,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再来一个中镜、一个场面描写——市场的地上凌乱地洒了些菜叶与菜皮,从屋顶的天花板上漏下斑斑点点的阳光,把狼藉的地面照得更加斑驳。(“狼藉的地面”似乎暗示了社会上的欺诈行为与人们的冷漠,而那几缕阳光不也正是如母亲般善良人们的缕缕爱心么?如果还想更完美,不妨在本故事的后面加上“渐渐地,阳光更灿烂了”)
  方法二:运用“先声夺人”之法,以反衬和人物肖像、神态、语言描写为主,换一个角度,仍可以把它写得有声有色。比如:“怎么搞的嘛?说话不算数。本来说好了今天中午吃排骨的,除了萝卜青菜,就是豆腐和土豆,我不吃了!”一进门,看到桌上的菜,我大声囔囔,然后一甩门进了卧室,赌气不出去。因为哥哥要读大学,家里经济紧张,一周难得吃上一回肉,昨天试卷发下来,我考得很好,妈妈说要奖励我,特意说今天中午煮我最喜欢的红烧排骨,哪知还是那几个素菜,叫我这使惯了小性子的女儿怎么不气恼?后来,妈妈就在门外给我絮絮叨叨地说,那是今天早上买菜时的事,因为一个少年家里如何如何遭了什么灾难,其景况怎样怎样值得同情,于是就把买菜的钱拿了张最大的给了那孩子,只好这样了,明天补上还不行么?我在门里不买妈妈的帐,很粗暴地回敬她说,这已经不是一次了(妈妈常常拿该我享受的东西去接济别人),而且现在社会上那么多骗子,一定是又上当了……,云云。后来妈妈终于用这样几句话说服了我,说我虽然是一个中学生,成绩优秀,但是如果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思想素质不过关,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虽然我勉强接受了她的说法,对有这样的妈妈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一盘冷饭是否就炒出了鲜味?
  以上是就思路而言,并不是一定要有这么一个套路,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给学生们一个如何把一则普通而又普通的材料进行处理的参考模式,一种技巧,倘若平时在这方面多做一些练习,学生就不会过于怕作文了,渐渐地也就能把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写出味道来。怎么样?这种炒法是否既别致又简单,炒出来的饭不仅可以自己享用,而且可以登大雅之堂,甚至还可以待嘉宾。
  
  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九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