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让人物活起来
作者:赵 红
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一、肖像描写:揭示形与神的联系
摹画人物的容貌神情,即对人物的长相、体态、服饰、神情等外貌特征的描写,就是人物的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
有效的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所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有人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的描绘:“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体格风骚”暗示她的私生活不检点,“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则告诉人们:她是一个笑里藏刀的美人儿。此种描写便很好地揭示了形与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肖像描写的方法有两种:
(一)集中描写
指的是在文章中用一段文字一次性完成肖像描写,也称静态的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的身材、体态、眼、眉、脸、嘴等各外貌部位进行较为具体的描写。这种描写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首先把人物长相的主要特征呈现给观众,使大家对人物有一个明晰的初步印象。
(二)分散描写
即在文章中多次对人物肖像进行恰当的描写,也叫动态的肖像描写。它常常是按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物活动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多处多次对人物肖像进行描写、刻画。用到眼睛则描写眼睛,用到个头则描写身段,需要用手时才描写手等。
总之,肖像描写要能够抓住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的部分细写,描绘出人物独有的特点,揭示其形与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语言描写:闻其声而知其人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人是会说话的,所以写人的文章大多离不开语言描写。人们常说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即是说语言要具有人物个性的特征,使读者闻其声而知其人,闻其声如见其人。很难设想豆腐西施杨二嫂会和老实巴交的农民闰土用同一腔调讲话;贾府的守门人焦大会同纨绔公子贾链、贾珍想到一块说到一块去;博通经史的薛宝钗和不识文墨的哥哥薛蟠会有“共同的语言”;普鲁士入侵者会同悲伤过度的韩麦尔先生同呼“法兰西万岁”!以上不同的人物,作者通过对他们个性化语言的描写,使我们知道他(她)们或尖酸、或憨厚;或直率,或虚伪;或内秀,或粗鲁;或卑鄙,或崇高。仿佛闻其声而知其人。而且,人物们力透纸背,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三、动作描写:展示活动的、连续的画面
文章离不开人物,人物要有性格(即常说的人物形象),而性格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的行动。对人物的连续性行动进行描写就称为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描写人物最常用的方法,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主要通过行动显示出来。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一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的“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展示了捕鸟的一幅幅活动的、连续的画面,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使读者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
四、心理描写:透视人物的主观世界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人物行动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描写人物行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的内心活动变幻不已,有的极其深沉隐秘,无法从神情举止或言谈中捕捉到,要揭示它,就得作直接的描绘,即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绘,从而透视人物的主观世界。
心理描写可分为两大类:
1.直接心理描写
包括内心独白、神态反映、梦境和幻觉描写等。如这样一段描写“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收录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只怪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这么一大段精彩的内心独白,把一个学生在考分即将公布时紧张的心理写得生动而又逼真,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主观世界。这就是直接心理描写。
2.间接心理描写
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暗示等。如这样一段描写:“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原来是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的景物灰暗、凄冷,不正折射出考试不理想后的失落与不安难过的心理吗?不正是人物主观心理的真实反映吗?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心理描写的方式,都要透视人物的主观世界,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正如“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真正能让人物“活”起来的方法惟有将这四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加以综合的运用,同时辅以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才能使自己笔下所塑造的人物其声可闻,其容可睹,真正“活”起来,站在读者面前!
单位:云南个旧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