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培养学生自己作文的能力

作者:靳庆东 王元红




  作文教学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教学渠道和形式之一。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实际,扎实有序地进行训练。
  
  一、激发培养兴趣,让学生爱写
  
  1、课例激趣
  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载体和凭借,为学生由读学写提供了范文。教学中要因势利导,以典型课型引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例如:学了《小麻雀》这篇课文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项延伸性的作文: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惹人喜爱的原因介绍给别人。经过充分的准备,在“我喜爱的小动物”报告会上,同学们讲得有声有色,童真童趣溢于言表。过后,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2、课外阅读激趣
  课外阅读(包括看电视新闻等)是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训练理解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变无意阅读为有意阅读,进而激发培养他们的兴趣。
  定期举行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或向大家推介优秀文章,或朗诵优美章节,或介绍读书体会,或展示摘抄积累的词汇、佳句等。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生活激趣
  生活中有许多看来不起眼却触及人的心灵,令人感动的事,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表达。
  如,学生李猛,在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因雪后路滑,不小心摔伤了左膝盖。既是同学又是邻居的王旭便用三轮车带他去上学,课间还背他上厕所,坚持了月余,直到痊愈。
  笔者把这件事推荐给学生,之后,引导学生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鲜活的事例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他们在调查采访当事人之后,写出了内容充实、语言生动的文章。
  
  二、引导积累材料,使学生有话可写
  
  1、提供材料练笔
  “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口语交际、看图说话、写话(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等形式,有目的、有重点,循序渐进,由述到作,扎实训练。
  2、积累生活材料练笔
  学生比较丰富的生活实践,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可资练笔的材料。一个不起眼的松果、橡子壳,几枚光滑的杏核、鹅卵石,就是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饱含天真童稚的故事。但是,由于学生大多是无意注意,所以对原本丰富有趣的表达素材,不是被遗忘,就是不会利用。有鉴于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练笔。
  3、设计生活材料练笔
  “生活是作文材料的源泉”。教师要通过活动课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参加社区服务等活动,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不论组织何种活动,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把活动开展得生动有趣上。有趣,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过后仍能回味无穷。“情动而辞发”,此时引导学生练笔,已是水到渠成。
  
  三、指导述、作、改,训练学生会写
  
  1、意到笔随,写好“放胆文”
  学生习作是一种练笔。教师指导时,先要以内容为主,在表达形式上尽量不加限制或少加限制,放手让学生去写。学生思维活跃,意到笔随,只有“我手写我心”,才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2、由放到收,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指导、批改、讲评是训练学生提高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有效方法之一。“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58页)叶老的这番话,精辟地指出了训练方法的重要性。教师要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由读学写,一练一得,扎实训练,提高学生自能写作、自能修改的能力。
  首先要落实好教科书中安排的习作训练,指导学生学习。用范文规范学生的表达形式,培养他们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等布局谋篇的能力,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其次,批改宜采用多批少改的方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能修改的能力。批语要多用启发性、商讨性的语言,因人因文而异。再次,讲评是指导、批改的继续,是知识、技能的反馈、矫正过程。讲评可不拘形式,或“品赏”,或“选优”,或“推敲”,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尽管教无定法,但是,作文教学还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只要积极研究、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兴趣,注重积累,扎实训练,就能达成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教学目标。
  
  单位:山东邹城市峄山镇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