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语文自主创新式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卢国成




  一、理论依据
  
  (1)元认知理论:从广义讲,元认知是“任何以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从狭义讲,元认知是“个人对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元认知活动表现为对认知活动的计划、支配、监督和调控。
  (2)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阅读学、创作学、人才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听说读写能力和学生心理、语言、行为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创造的作用,把语文训练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与思想品德、情感修养结合起来,把学习模仿与生活创造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认知和情感”、“模仿学习和创造”共同协调发展。
  (3)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自主创新式教学模式,同时,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4)《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目标
  
  已颁布并施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它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鉴此,我们构建的“语文自主创新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①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②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③教学目标由“教学生内容”、“教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转变;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⑤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我们认为,“语文自主创新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明确教学目标是先导,改进教学策略是关键,调整教学评价标准是根本保证。
  
  1、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是:①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②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③塑造和谐人格,尤其重视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培养。
  
  2、改变教学策略
  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独立人格的空间;二是独立思维的空间;三是独立活动的空间。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一是认识过程中的选择;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三是发展的选择。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二是展现能力;三是展现学习成果。
  
  3、“自主创新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建立了“六步教学模式”:
  
  (1)激读引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情感、认知等方面的铺垫。激读形式可不拘一格,或讲故事,以趣动人;或设置悬念,以问引人;或形象描绘,以情动人……教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出发。
  
  (2)自读质疑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读、默读或自由朗读等形式整体感知课文,解决一两个有关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写法的问题,并有提出自读中遇到的疑问,再通过小组内合作讨论,先解决一部分疑问,也可提出新的疑问,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造就不迷信、爱思考、敢创新的学习主人。
  
  (3)导读解疑
  在学生个人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先由各组学生代表交流发言,教师则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浅显的问题,教师发动学生合作解决;对于关键性的问题或全班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教师则抓住不放,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
  
  (4)研读探究
  这一环节是针对自读、导读过程中未涉及到的重要问题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读、导读的基础上深入研讨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本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积极参与,在交流的基础上点拨、小结。在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引发有价值的争议,强化过程性评价。
  布鲁纳说:“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是认知、学习的主体。因此,每当学生提出疑问,我们不急于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争辩解答,给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疑问也在学生平等的交流中得到解答。这种学生讨论交流解答疑问越多,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
  
  (5)品读鉴赏
  选文中的精彩段落,师选和生选相结合,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诵读、揣摩、想象、品味其妙处,有条件的可当堂背诵。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6)延读拓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这里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相关书目、网址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观察、体验生活,搜集有关信息,探究某个专题,写出相关读书心得或研究报告,适时举办读书交流会、信息发布会等。
  以上六步骤只是体现了语文自主创新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并非每一堂课一成不变,有些环节根据课堂的生成性特点可以合并(如导读和研读),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又可以有所侧重或取舍(如散文、诗歌可加强品读)。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了“主体探究作文教学模式”,即是以自主探究为作文主要理念,以学生生活感悟为基点,以课堂作文教学为中心,以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为两翼,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的作文教学体系。
  (一)放飞学生的心灵世界。
  多年来,我们对学生的写作心理状态研究不够,我们忽略了教学对象作为生命个体具有的丰富性与发展特征,忽略了他们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因而我们把作文教学当作了制作学生作文的工厂,用同一个标准对待各具特征的学生心理,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学生,造成了如今高耗低效的作文教学效率。把快乐的写作变成了学生害怕甚至讨厌的负担。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握好作为写作主体的不同心理,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学生心理特征。主体探究作文教学追求学生写作的最好状态,尽力寻找学生写作的最佳兴奋点,并努力使学生维持心理兴奋期。在他们有兴趣写作的时候,拓宽写作天地,尽可能让他们有自由写作的空间,激活写作才思,发扬他们的写作激情,培养写作兴趣,。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后,再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二)改变作文教学方法,先放开,再规范。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中,往往是先传授作文的“套路”,如记叙文的自然过渡,读后感的“引析联结”,话题作文的先主题后材料等等。在众多的“规矩”之下,学生作文如同黛玉进贾府,畏首畏尾,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写作障碍,作为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理始终处于抑郁状态之中,许多学生会形成不良的作文心理。在一个班级之中,部分学生的写作情绪会蔓延到整个集体,其结果造成作文课的兴奋抑制状态,多次积累,这种后果是十分可怕的,不但学生被动,教师更被动。主体探究作文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心理,让他们首先进行自由写作,不管文章长短,也不论文体怎样,先放开他们的手脚,激活他们的写作需求,使他们的文章真正成为思想情感的文字表现手段。首先让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写作主体都有话要写,并且很有必要把自己的情感变化变为书面文字形式,再逐步地加以规范,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哪一种表现方式才是最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文章样式,从而由此拓宽写作空间,最后掌握文章的多种表达形式,写出优秀的作文。
  (三)改变作文批改方式,采用学生自主批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作文基本上是老师批改,学生对老师批改情况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写作心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二是写作周期长,写作数量不足。由于教师的批改任务十分繁重,学生作文周期相对延长,减少了写作数量,写作热情逐渐减退,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三是教师辛苦不堪,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时间。由于作文批改要求教师看得详细、改得仔细,因此费时费工,教师疲于奔命,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了教师的业务进修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为主体探究的写作教学,强调学生作文的主动钻研精神,采用多种方法批改作文。教师有重点有选择地批改学生作文,做到教师批改的示范作用。贯彻“作文批改的优先权属于作文本人”的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作文批改模式。包括讨论评价、主体评该、交流反馈、评价展示四个阶段,分自改、互改两种方式。
  
  4、调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自主创新课堂教学评价,在强调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因而评价教学应以学生参与及其效果为主要依据:①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上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民主,双向交流,特别是关注不善发表意见的学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率达90%以上。②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课堂上自己活动的时间(读、思、议、写)不少于2/3。③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成功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机会,多式多样地参与。④学生参与的品质。培养训练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要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⑤学生参与的效果。在知识方面,当堂的效果应达到合格率90%以上,优秀率70%以上;学生能选择运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将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景中,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单位:广东东莞市厚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