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重视口语表达 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王 丽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经常是要通过外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说”(口头语言)和“写”(书面语言)。而对于课堂四十五分钟来说,“说”要比“写”更重要,因为它是课堂上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把口头语言能力视为上好语文课的基本功加以高度重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语文教师应有扎实和广博的知识功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通晓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而且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天文、地理、历史、美学、音乐、社会科学等都应该广泛地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杂家”。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够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应对自如,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获得更多信息,得到老师学识真渊博的印象,从而佩服你,喜欢上你的课,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
  
  二、精心设计导语,引学生入“境”,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
  
  导语又称“开场白”,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可引人入胜,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都会在导语上费尽心思,精心设计。导入课文的方法有很多:成语典故引入法、诗句谜语提问引入法、联想比较引入法、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法等等。只要老师在导入时能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都可以说是好的导语,是一节课成功的好开端。例如:在指导学习庄子《逍遥游》一文时,不妨这样导入:“自由是一个绚丽而永恒的哲学话题。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自由的精髓就在于人们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命运。’他说的‘自由’是西方民主意义上个人生活权利的自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诗句,则把争取祖国、民族的自由解放,看作是高于个人的一切。可见,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不同。那么,战国时代的庄子所追求的自由又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走进他的《逍遥游》,体会他所追求的自由吧。”学生听了这一番导语后,就会产生要阅读课文的欲望。
  
  三、说话条理有序,思维缜密,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上课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是重点难点该详细地说,哪些是次重点简略地讲,务必在课前安排好。如果一位教师讲课语无伦次,哆嗦重复,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精神分散。而说话条理清晰有序,自然地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的导语、讲课内容更换时的过渡性语言,最能显示语言的条理性,因此要特别注意安排好,才不致临场慌乱而失了条理。例如教授《琵琶行》时,在明确诗歌基本情节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段过渡性语言:诗人与琵琶女萍水相逢,为什么一次这样的邂逅就会给诗人心里造成强烈震撼,以致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呢?这段话把讲课的重点自然地过渡到分析两者类似遭遇上,进而深入领悟诗歌的主题。
  
  四、语言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富有激情的语言,学生容易被感染。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基于对课文的理解调动起自己的激情,教学语言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做到缓急结合,抑扬顿挫。对欢快、诙谐、幽默的情景,应当用轻快的语言,声音清晰而不用重音,可使学生的听觉达到亢奋状态,调动情绪,触发思维,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对庄重、严肃、悲痛、沉重的情景,应当用语速较缓,节奏沉稳,强而有力的语言。例如,指导学生朗读《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二次演奏时的情景,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变化,朗读的语速、语气、语调都应有所不同。当读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时,语速应快而急促,语调轻快圆润;朗读“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时,则应放慢语速,语调由婉转流畅转向低沉凝滞;当读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时,则应用激越高亢的语调,急促紧张的语气,把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高潮气氛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通过这样富有激情的朗读,学生很容易进入诗的意境,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内容、感情的理解。
  
  五、善于设计发问语言,诱导学生探究与思考,促进双边互动,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新课程改革倡导“交流、合作、探究”的教育方式,注重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不仅要多关注学生和及时倾听他们的见解,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要善于发问,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教授《孔雀东南飞》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刘兰芝那么漂亮能干,勤劳善良,知书达理,为什么不容于焦母?难道自古以来婆媳就是天生的死对头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大家议论纷纷,通过这样的发问,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单位:广东汕头市澄海区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