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感悟《不朽的失眠》的美

作者:朱玉琴




  一场失意人的失眠,成就了脍炙人口的诗章。作者张晓风以跨越千年的时空,运用丰富的想象,细腻地描摹主人公内心的波澜,撰写了光彩瑰丽的故事——《不朽的失眠》。初读此文,我就不禁惊异于它的美丽。
  
  一、深邃悠远的诗意美
  
  《枫桥夜泊》是一首抒情诗,展示了极为深邃悠远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思。张晓风《不朽的失眠》巧妙地借助这首诗的意境,运用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描写、精妙的衬托,为读者奉送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故事:深秋之夜,伴着乌啼和寒霜,一艘远来的客船停泊在姑苏城外的枫桥下。此时,月已西斜,江中晃动着点点渔火,江边的枫树朦胧在昏暗中;夜渐深,寒霜浸骨,忽然传出栖鸦的几声惊啼,夜又恢复了宁静,寂静的夜让人有点难奈,此时,远远的传来寒山寺夜半悠扬的钟声。满腹经伦、怀才不遇的张继,带着落榜后浓浓的失意情绪,辗转难眠。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忧伤、凄凉和伤痛……这种情景,这种感受,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能不余韵悠远,令人读来荡气回肠吗?
  
  二、情景交融的境界美
  
  《不朽的失眠》作为小说,并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它注重把人物心理刻画和景物描写紧密结合,巧妙地运用环境的渲染来表现人物心理,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江枫如火”应是美丽无比的景物,可是在落第者张继看来,好比“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美丽的姑苏古城”,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张继心中,“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何以如此?当然是心情使然。张继满怀抱负而来,却失意而归,心伤情愁之下能不满眼都是愁情吗?再看月亮,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清霜”的星子,一粒粒零绝凄绝。这“意兴阑珊”、“零绝凄绝”不分明是对落第者张继那“凄凉”心境的暗示吗?听,乌啼“粗嘎嘶哑”,钟声“苍凉而悠长”,声声都一记一记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让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量都花在抗拒上,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作者借助视觉、听觉,通过对景、声的细腻摹写,渲染出了一个清冷孤寂的环境,烘托出了张继愁肠郁结的心理状态。真可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摹景写情,紧密相连,达到了景为情设,情为景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三、精巧的对比映衬美
  
  “对比映衬”是《不朽的失眠》这篇小说中一个亮点,作者在刻画人物内心的波澜时,除运用景物描写来衬托渲染外,还运用了精巧的对比来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文章第二自然段中,有“考中的人,天下皆知”与“考不中的人,才更是天下皆知”的对比,巧妙衬托出了诗人忧谗畏讥、羞愧伤感的内心世界。再如:文章结尾处有“有谁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呢?”与“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的对比,使读者在比较中品味出张继《枫桥夜泊》诗的价值,进一步提高了对作者张晓风所抱持的人以文传的价值观和对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的认识。
  当然,文中类似的对比还有很多,如,“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江水睡了……惟他,张继,醒着……”这些对比或直接议论,或寓情于景,相互映衬,无不抒发出一种强烈的感情,令人读了回味无穷。
  
  四、出新出奇的语言美
  
  这篇小说的语言,追求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在句式、用词的使用和搭配上,突破了日常语言习惯的束缚,做到了不过分、不晦涩、不生硬,表现出了活泼生动,情感浓郁、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悠长的美。如,“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的描写,运用对比和排比句式,写出了夜的宁静,反衬出了张继内心的孤独和波澜。两个比喻刻画出了主人公落寞的心情。再如“那阴阳不怀好意的冷气啊”中,修饰语“不怀好意”一般用来修饰有生命的东西,这里用来修饰“凉气”,既表现出诗人暗淡的心情,也形象地描绘出了“凉气”的阴森。这样的语言使用,可称是“出新出奇”,给人以阅读上的审美享受。
  
  单位:江苏邳州王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