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温总理引用过的几句古诗文

作者:徐德民




  “诗言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温家宝同志自担任国务院总理开始,在不同的场合引用过许多古诗文,充分体现了温家宝同志的丰富学识和深厚底蕴,使温总理在“平民总理”外又有了“儒雅总理”的称号。在此摘录几句,以飨读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同志在当选为国务院总理的第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表达了自己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愿将个人生死祸福置之度外的信念与决心。注解: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意思是,如果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不顾生死,不会因为个人安危逃避责任。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年10月,温家宝总理视察陕西灾区,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这两句诗,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体现了平民总理的本色。注解:出自自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意思是心中想的全是农夫的疾苦,耳边像听到了受饥挨冻的声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003年11月23日,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采访,在谈到中美贸易摩擦时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注解: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意思是因为站在最高层,就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
  2003年温家宝访美期间,在一次讲演中,以此诗句比喻自己就任总理后的心境。他坦承“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我们还有3000万的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我忧心如焚,寝食难安。”注解:语出自郑板桥的诗《竹》。意思是在官房休息时听到的是萧萧竹声,好象是百姓的疾苦声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03年12月9日,温家宝会见在华盛顿的华人华侨代表时,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自喻为小草,而人民如同春阳。注解:出自孟郊《游子吟》。意思是,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03年访美期间,谈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温家宝引用杜甫的著名诗句,喻示中美政治家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注解:出自杜甫的《望岳》。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最高峰,才能一览群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在演讲中,温总理引述宋代张载所言来表达中国的文明姿态。注解:语出自《张子语录》,是宋朝理学家张载的名言,称为“横渠四句”,表现了儒者的宏大抱负,一直被后世人们所传颂。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3月4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的这句话,阐述其执政以民为本思想。注解:出自王充的著作《论衡》,意思为:想知道房屋是否漏水,要在屋下;想了解政绩有何缺失,要深入民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之时,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屈原的这句名诗,形象概括今年和今后政府面临的繁重工作。注解: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同上时间,温家宝总理谈到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时,引用这两句古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注解。注解:出自《管子·形势解》。意思为:海之所以浩翰无边,是靠一滴滴水积攒而成;山之所以高不可攀,是靠一块块石头堆积而成。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2004年初,突兀而来的非典疫情将13亿中国人民置于严峻的考验之中。上任不到一年的温家宝引述了孔子《礼记》中的这句话,表达出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时特有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用温家宝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确实是愈挫愈奋,愈挫愈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温家宝讲到国内形势时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注解:“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同上时间,在回答有关海峡两岸关系问题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注解:这句古语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温总理引用这句强调了两岸同胞骨肉情深。
  
  单位:山东淄博市淄川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