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联想: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作者:谭翠玲




  在新的形势下,国家教育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以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改革为重点的教改风暴,席卷全国。为与之相适应,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与新课标理念相吻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经认真学习和反复思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联想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理念,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所谓“联想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授课的新内容与旧知识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把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分析、探究,共同得出结论的这样一种开放性的创新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论,切合新课标的原则,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教师只是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做课堂的真正主人,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其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目标。
  联想教学,遵循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探究学习。譬如,教读汉字的读音,识记时,教师采用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讨论辨析,掌握其识记方法。如学到“誊写”一词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联想,引出形近字“誉”,让学生辨析,区分两字的异同之处:誊写,“照底稿抄写”之意,从“ ”读“téng”;誉,“名誉、称赞”之意,从“兴”读“yù ”。如此一来,这两字的读音、字义和写法,一目了然,学生也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再如,由膏肓(huāng)→养育(yù)→盲(máng)人;甄(zhēn)→贾(jiǎ)→殷(yīn)等等如此类推。通过这种相关联想,串联词语,比较识记,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直观感受,而且记得快,记得牢。学生的认识功能得以促进,求异思维得以培养,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赏读古诗词时,教师利用诗词“诗情画意”的意境特点,启发学生想象诗歌的画面气氛,引导他们进行联想,把古诗歌中所创设的意境与所学过的同一意境的文句联系起来,理解、探究、品味。例如,赏读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的“烟笼寒水月笼纱”一句。教师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其中意境;再播放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的语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以上最好是配乐示范朗读。霎时,优美的旋律和着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流淌于课堂之中,学生深深陶醉了;淡淡的云,淡淡的月光,柔柔的月色,如披着轻纱,如笼着薄烟,若诗,若梦,朦胧、幽美,令人欢愉,使人入迷。而“烟笼寒水月笼纱”一诗句的意境又何用多番解释?一切尽在不言中。再看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花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诗中最后两句,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落花不要随流水飘流,为什么怕有渔郎来问路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更好地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可播放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同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桃花源记》一文中的渔夫是如何找到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渔夫得到桃花源人的盛情接待后,有没有履行“自己不把桃花源外泄”这一诺言?他后来怎么做?结果如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将两文中的情景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再经大家共同探究,最终得出结论:谢枋得不愿落花随流水而下是因为他不想让人知道他隐居之地。诗中以桃花为线索,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林的眼前实景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结合,表达避世山中的强烈愿望,曲折表达自己隐居绝仕之意。诗中之意尽现,诗人之情尽显,何其乐耶!正值学生欣喜之余,教师可追加张旭的《桃花溪》一诗“隐隐飞桥隔炊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进行延伸阅读,探究两诗中诗人之情怀是否相同?有何异同?就这样,学生在自主、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继续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比较品读两诗。经共同探究,学生不难发现:谢枋得与张旭两人同是借桃花引出陶渊明的桃花源来表达情感。但张旭并非表隐居绝仕之意,而是借“闯渔船”一句抒自己对世外桃源的心驰神往,再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两句透露自己赶往桃源的欣喜、迫切心情。三诗,同写桃花,以学过的《桃花源记》为契机,作纽带,通过联想教学,深系一体,又异分为三,同中求异,异中存同,其思想内容与诗人情感一目了然,达到“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联想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效果,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观念,确实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定会成为未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
  
  单位:广东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