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在和谐中求发展

作者:王志勇 许亚冰




  王志勇:1959年2月出生,高中语文教师,江苏徐州一中校长,曾先后从事学校各级教学管理工作,先后获得市多种教学类荣誉称号,是徐州市首批名教师。在教学上注重拓宽学生知识文化背景,注重思维能力训练,注重情感熏陶;在学校教育中,他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道德品质;在管理上注重学校文化建设,追“求让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他以此勉励自己:充满理想搞教育,放眼未来办学校,注重发展育人才,跳出“高考”抓高考,积极“课改”上层次。
  
  许亚冰:王校长,您好。您在当校长之前是语文老师,当校长之后,虽事务繁忙,但仍然坚持教课,是出于什么考虑?
  王校长:做语文老师的时候,就喜欢教书,我认为教好书是一个教师的本分。校长的本分是把学校管理好,但如果校长长期不授课,脱离课堂,就会远离教学,就无法了解教学存在的真正问题,也就不可能抓好教学质量。亲临课堂,亲自授课,到学生中去,到老师中去,深切感知学生学习与教师教书的甘苦,能更好地促进自我反思,从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许亚冰:徐州一中语文教学有着优良的传统,老一辈语文教师十分重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注重人格教育,这与新课改的宗旨是一致的;但在目前“唯分数”的压力下,您是怎样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引领徐州一中语文教学方向的?
  王校长: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坚持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们始终不变的价值取向。但近年来,应试之风愈演愈烈,徐州一中的语文教学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因为语文学习需要慢工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由于不能立竿见影,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受到削弱,语文成绩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目前,分数依然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依据,它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的“生存”问题,因此,在高考语文试卷没有大的改革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下工夫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徐州一中的语文成绩,另一方面,我们胸怀理想,不断探索语文教育规律,在语文成绩稳步上升的基础上,试图让高三的语文教学摆脱枯燥乏味、鸡零狗碎的应试训练,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拥有能力,还受到美好的道德、情感的熏陶,在课内外的阅读中获得生命的成长。
  许亚冰:您说让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中获得生命的成长”,但大多数学生课外时间泡在题海中,没有时间课外阅读,徐州一中是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
  王校长:考什么,就学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但我认为,不重视阅读的校长是短视的。教育不能只靠空洞的说教,如果我们能使学生热爱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引导学生阅读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生如果能被好书的魅力所打动所感染,就会自主地去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平时我们开名著欣赏讲座,假期开展读书活动。今年暑假我们将与书店联谊,为学生老师买书提供补贴优惠政策,召开读书研讨会,颁发读书成果奖,以此激励师生阅读,将学生由语文“小课堂”带入语文“大课堂”,与人类的文化精英交流,与大师对话,在交流中培养语感,丰富情感,提升人生境界。我们相信,随着语文试卷内容和形式的改革,语感强、语文素质好的学生也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许亚冰:一中语文教师队伍非常年轻,您怎样使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的?能谈谈您的具体做法吗?
  王校长:一般来讲,语文教师的成长周期比其它学科教师的成长周期要长,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教好语文不仅仅依靠技巧和经验,更多地依赖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热爱语文教育的情感、人文教育的理念以及实践能力的获得,更多的需要个人努力,但良好的外部环境则是他们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我们努力为他们的迅速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刚进校的新教师培训三年为一周期。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第一,结对子,有经验的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对子,要求新教师与“师傅”一起研究学生、教材教法,先听课再上课,“师傅”听课、评课,对新教师扶、帮、带。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结对子”制度,对成果显著的“师傅”和进步快的新教师进行奖励;第二,压担子,对勤奋敬业的青年教师给他们从高一教到高三的机会,使他们尽快熟悉高中语文教材,熟悉大纲,并获得宏观的眼光。每位新教师每学期开一次汇报课,全组评议,帮助他们提高和进步;第三,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徐州一中语文组的优良传统,备课组内研讨之风浓厚,这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催化剂;第四,要求青年教师读书进修,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使教师只埋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试卷、开会而没有时间读书,尤其是语文教师不读书,那么,这是语文教师的悲哀,更是语文教学的不幸。我认为,一个好学校最重要的标志是有一批业务能力强、勤奋敬业的学习型的教师,一个语文教师很少读书,难以想象他如何引导学生读书。只有坚持读书,语文教师的教学才有活水源头。第五,要求青年教师写教后记,加强教学反思,拥有反思品质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只有善于反思、勤于反思,才能迅速成长。目前,徐州一中的语文教师的培养已经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学第一线的骨干。
  许亚冰:面对即将到来的语文新课改,徐州一中语文组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王校长: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结构单一,中学语文只设一门必修课,全体学生均按国家规定的一套教学计划、一种教学大纲学习,学生本身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语文水平的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的全面提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课程的三级模式,课程改革有了实质性变革。该纲要明确指出,高中阶段“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语文课程的设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课改使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能够理解、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还要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新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是每位语文教师要面对的课题。面对新课改,我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做准备,目前正处于思考计划阶段。我们准备分三步走:首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致力于使教师的课程意识觉醒,因为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改革是上级的事情,到时候领导说怎么说就怎么做,和自己关系不大,没有认识到课改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而且和每位教师的个人发展密不可分,使每位语文教师对新课改充分重视并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接着,组织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教师参与新课程的开发,并请大学相关专业的学者莅临指导;最后,使新课程在内容、编排体例、实施方法、评价标准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整个准备阶段,组织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今年暑假,我们还要送部分教师参加新课改培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和实施策略。
  许亚冰:徐州一中的校园很美,文化气氛很浓,宣传橱窗里内容丰富,张贴着十几种报纸,还有文化名人介绍、名人名言等等,也是从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考虑布置的吗?
  王校长:可以这么说。校园文化建设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力图不断建设具有徐州一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语文学科来讲,从“大语文”的观念出发,为了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语文,我们还开展文学社团活动、讲座、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相信,美的校园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美的教育,文化气氛浓的校园会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因为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潜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