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创新教学的三个环节

作者:韦正环




  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如何巧妙、有机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在创新意识上下功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品格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从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创设一个民主教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情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自信心、创新勇气、协作精神和独立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积极去探索、去选择新方法新途径处理问题。教师再适时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在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品格就渐渐地培养起来了。
  比如我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常常提出激励性目标,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查找资料,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分组集体备课,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课文,上讲台讲新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气氛空前热烈,做事格外认真。每组同学多向交流,配合默契。优秀的教案被肯定后,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争当“小老师”。通过同学们思考、讨论、整理、讲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情感和创造品格。
  
  二、在创造思维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关键的是怎么去培养创新学习的习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成了“注射器”,学生成了“接收容器”,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时再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目光+灯光”,学生成了“机器”,更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法,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倡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创造思维的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想象、活跃的灵感、独特的知识结构等特点,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等角度有机地引导学生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在《七根火柴》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士的故事;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各有各的理由,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师适当地进行鼓励,并概括、分析,指导学生在全面地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发散思维。这样,学生在比较分析中不但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又如,我在讲《愚公移山》一文时,一方面根据学生要求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特别是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的设疑,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的激情,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设疑,激发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真正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有的学生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也有的学生唱反调,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这时,我及时引导和鼓励,并举出了许多“话在题外”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跳出框框,发散思维,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学生很受启发。
  
  三、在创造技能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掌握创新的方法是实现创新的基础。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生要创新必须掌握相应的创新的方法。如量变质变的方法、类推的方法、物理和数学方法、多媒体方法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博览群书,形成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在各种事物的比较和类推中创造性地学习。譬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对重点段落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能培养创新能力的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是,课内阅读量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功夫在课外。因此,我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自行订阅《语文报》、《德育报》、《作文通讯》等书刊,并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有创造性的指导。(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引导学生科学地安排课外阅读时间。计划可以一期一定,中途也能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其切实可行。(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3)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并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学生阅读方法的目的,并收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教学也是一样。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作文重在积累材料。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在作文训练中,我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多看、多读、多模仿,积累方法,积累素材。同时,十分注重训练的系列化。在记叙文写作指导时,我从开头、选材、过渡、照应、悬念、结尾,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等多方面入手,逐一重点训练。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开头时,我要求学生尝试用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先抑后扬等多种方法开头,学会用歌词、诗词、故事、景物、细节等方法开头,从而全面掌握记叙文的开头方法。如此一来,学生在实践中渐渐地掌握了创新的方法,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单位:安徽泾县稼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