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让学生能说会道

作者:周定常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当众说话,脸红心跳,吐字不清;学生发言,词不达意,结结巴巴;学生答问,低头闭口,默默不语。如此尴尬,是何因使然呢?我想,是学生“说”“道”的能力差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流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叶圣陶先生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只谈读写,不顾听说,实为一种病,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说,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故而应当一把抓。”因此,我们语文工作者应把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提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日程上来。
  怎样才能提升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呢?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
  
  一、朗读背诵法
  
  朗读、背诵的要求是能连贯、准确地说出课文内容,是将书面语变成口头语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朗读、背诵既能练发音、练胆量、练口才、练表情,促进语言的规范化,语音的标准化,同时又能丰富词汇,丰富句式,增强记忆,增强语感,为更好地说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除朗读、背诵课本里的文章外,还要广泛朗读课外书籍,报刊上的文章,因此,语文教师应强化朗读、背诵的训练,并作好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督促。
  
  二、内容复述法
  
  课文内容的复述主要是将课文内容进行压缩,把握课文的情节、人物等,然后用简要语言按作者的原意表述出来。课文复述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握、提炼,敏锐地抓住课文的中心内容和写作重点。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说”。如在《猎狐》一文中,由于篇幅较长,在课堂上通篇进行朗读,时间上是不允许的,故而要求学生复述,通过复述,在易于把握人物对红狐态度的变化,理解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就能很好地锻炼“说”的能力。
  
  三、情节延伸法
  
  情节延伸法即是按照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将课文所叙故事之后的情节通过口头表达出来。例如上《皇帝的新装》一课,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将皇帝游行后将会发生什么事表达出来。实践证明,学生兴趣异常高涨,续述了各种各样的结局,并且都能根据原文情节进行再创造,说得通顺、生动、到位。同时,还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看图说文法
  
  看图说文即根据出示的课文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把图片的内容在口头上表述出来。如上《一面》时,教师先出示鲁迅的画像,让学生观察后口述鲁迅的外貌,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然后和自己口头描述的进行比较。最后,还可让学生按文中的观察角度及描写顺序口述另一位同学或教师的外貌。这样,便使学生在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又加深了对课文外貌写作方法的理解。
  
  五、课前演讲法
  
  开展这个活动一般在上正课前,时间不用长,三分钟即可,使每个学生都有上台锻炼的机会,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演讲,既锻炼了口才,也锻炼了胆量,对听说读写都有促进作用。
  演讲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为此,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查阅报刊杂志,寻找有关材料,为演讲作准备,促进了读,同时又因为要写一段演讲稿,这就促进了写。一个学生讲,其他同学听、评,同样促进了听与说。教师还可以及时进行评论,给予纠正,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六、学生先说法
  课堂教学中,只有老师讲学生听不行,只有老师问学生答也不行。因为它们都是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现今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事实就是重“读写”而轻“听说”,到头来,学生就会不能“说”,也不能“道”。素质教育呼唤“以人为本”,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想,道出自己的情感。在学习语文,尤其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最好让学生先说,给学生一个“说”的自由空间。
  除以上所述在课堂上的方法外,还可以在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朗诵比赛等等,可促使学生多去实践。
  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这个“主体”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说话训练,定能培养出许多能“说”会“道”的高素质人才。
  
  单位:湖北恩施市白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