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建构主义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伟才 杨程基




  东西方教育的最大的不同是东方教育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师道尊严”,“西方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本位,上课完全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为主,也即建构主义。它强调学习不是接受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灌输的对象,而是建构知识的主体;知识是学生学会的,想清楚的,不是讲清楚的。那么,教师的角色呢?已从知识的传授者,信息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学生变成了一个信息的加工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因为知识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既是一元的,也是多元的,是日新月异难以讲完的,如果让学生永远站在科学的前沿,必须发展智能,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建构主义这一知识观影响教学观。
  一、建构,需要利用先前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创设一个有利学生建构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引导,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我在讲授《荷花淀》一文时,就尝试着运用学生自我建构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预习后,我让学生思考:《荷花淀》属什么体裁?异口同声:短篇小说。我又问:什么是小说,小说有哪些要素?学生利用先前所学的知识并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致认为:小说要具体地描写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行动和事件,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等,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反映生活的主要手段。三要素为:人物、情节和环境。我又启发:同学们能否按欣赏小说的一般规律米鉴赏呢?一生抢答:从三个要素入手。一生说:还要品味孙犁小说诗的意境和内涵丰富的人物语言。一生发问:本文地点转换了不少,能否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情节呢?我说:可以,但还要照顾到不同的故事情节啊。一生补充:还有细节,本文有不少生动的细节描写呢!我把全班分成了八个小组,规定按同学们提出的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还必须举文中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指定小组长作记录,然后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结果是,大家见仁见智,讨论非常热烈。十五分钟后,全班进入实质性汇报交流阶段,为了避免混乱,我在黑板依次写上这几个内容: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细节……八个小组的汇报,内容精彩纷呈:有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的情节概括,有勤劳、纯朴、贤惠又深明大义、有崇高民族气节的水生嫂等青年妇女的性格分析,有用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语言鉴赏,有清新、明朗、美丽,如诗如画的白洋淀风光的点评,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说的诗情画意和主人公乐观的战斗精神,有诸如“手指震动”“吮了一下”“低着头”“羞红了脸”等生动细节的内涵的挖掘,也有对“山药蛋派”与“荷花淀派”风格的比较分析(尚处较浅层次)……总之,整节课完全由学生讲解、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作适当的点评和深入的引申,处在“导”的角色。我被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精神所深深打动,上了一堂集众人智慧之所长的“诸葛亮”课。尝到乐趣后,从此我完全扭转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作风,由于教学民主,我的课也深受学生欢迎。
  二、建构,既需要分工、合作,又需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学生要始终处在主动探索,自觉构筑新知识的地位。
  教《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由于是说明文,若老师一味讲解,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兴趣。文章14自然段,我完全放手给学生,把全班分编成14个小组,每组集中剖析一段。从哪些角度呢?我启发学生:阅读说明文要遵循说明文的一般规律啊!一生抢答: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很好,我又问:还要注意什么?几个学生同时站起来:要遵循合理的说明顺序,还要有较科学的说明方法。一学生补充: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我点拨,本文是科学小品啊。学生回答:科学小品的语言还要有文学色彩,讲究生动、形象……很好。我及时予以总结:赏析说明文就要从以上几个角度,(板书)说明内容——事物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赏析。我要求每组完成一段,观点要用实例证明,各组讨论后推荐一人在全班交流。
  10分钟后,总结汇报开始,每组不仅完全完成了老师提出的任务,甚至连老师备课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如:引号的用法,每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许多段落的中心句,对白居易说法的质疑等等,都一一讨论出了正确看法。看到学生迸射出创造的火花,我心花怒放:老师的一双眼睛的确不敌学生的56双眼睛啊,老师一个人的思维是单向的,56个学生的思维却是发散性的呀!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建构,引领学生进入深邃、广博的知识海洋。
  
  单位:湖北襄樊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