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自主性阅读学习的指导

作者:陈展文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有关信息和资料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去质疑,去发现,使阅读的过程真正成为阅读主体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成为阅读主体深入文本进行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这样,学生既能培养个性,又可以提高文本阅读的有效性。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更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创造性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进入学习的三重境界:乐学——善学——思学。这需要教师具有科学构建自主性学习的策略。我认为,这科学性包含两方面:教师引导的科学性和多元化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具体来说,可从下列方面开展:
  
  一、分类定位
  
  学生的年龄分布和家庭背景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导致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条件,乃至于学习者的心理、行为、学习效果都存在很大变数。面对这些不同群体的学生,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现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分类定位。因此,我们在新生入学时逐个谈话,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学习者学习的个人偏好、兴趣和选择本专业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1)懒散厌学型: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的成就感。着重认读和感知。(2)基础型:侧重基础,注重知识积累,作适当的延伸阅读思考。着重理解文本内容。(3)能力提高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着重联想想象和评价。(4)思维品质开发型:着重评价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后,需要为学生确立学习发展目标和实施手段。
  1、对第一类和第二类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建立在大量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中强化成就感。以四大名著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诱饵,激发其阅读名著的乐趣。如阅读《水浒传》,可从英雄好汉的绰号浑名开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思想性格;以流行小说读本及网络文化名篇为诱饵,引导他们作读书笔记并在阅读课中交流。由此培养他们获取和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得成就感。
  2、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个性培养和思维开发的基础上。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开发可从阅读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始。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阅历不同,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受也各有千秋。为此,教师的评价激励要注意科学性和多元化。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问题情境,展开讨论。让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比较思维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顿悟,使他们的个性化思考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他们的思维品质也日趋成熟。
  
  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l、自主学习表现能利用相关资料如文本的导言和注解,寻找进入文本的突破口,获取文本的主要内容并感悟的方法。
  文本的导语是文本主要内容的提示,是一把开启自主感悟大门的钥匙。程钧在《探求自主感悟的轨迹》一文中这样说:语文新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到九年级的选文与结构,为中学生“自主感悟”提供了诸多契机。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言:
  “人生,是一个深思的话题。新学年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上述导言中,“追求美好的人生”感悟的目标,“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是感悟的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提高朗读能力——初步读出语气”是感悟的方式和方法。学生如果能自觉认真地阅读文本相关的“导言”、注释(含写作背景介绍)或课后思考练习题,就可以快速把握文本的中心,获取相关信息。
  我认为,把握文本的标题并作猜想,也是快速把握文本的中心获取相关信息一条重要途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一般是文章中心事件的概括,或文章内容的线索,或作者感情的浓缩。如《散步》、《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善于在阅读前对阅读的标题作一番推敲,对把握文本的中心获取相关信息是大有帮助的。
  2、自主学习还表现以经验为基础,借助联想和想象,深入文本,对作品中作者有意的“空白”和拐弯抹角处的含蓄作个性化体验,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
  苏联作家德堡说:“读书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当读者阅读小说时,就在完成与作家类似的工作,因为读者能以想象力来充实小说的内容。”阅读想象就是读者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使作品的人物、景物、场面等描写化为头脑中的活生生的画面,以便深入其境,更好地理解领悟作品的意蕴和真谛。如教《斑羚飞渡》第lO段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老斑羚和半大斑羚会说些什么?
  让读者依据作品中潜伏的信息对作品中空白或所蕴含的意境去想象创造,达到一种艺术境界。鲁迅的《故乡》,当写到“我”回到故乡,见到幼年时的朋友闰土,想问问他的景况,闰土断断续续说了几句,便“只是摇头……沉默了片刻。”在“沉默了片刻”之后,本来可以让闰土倾诉他的不幸,但作者却让他“默默地吸烟”,欲言又止,留下了一个空白。其目的就是让读者去想象闰土的艰难、凄苦和不幸,以及造成这一切的社会的黑暗,引起读者对闰土那样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这不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么?
  文学作品通过鲜明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手段,向我们展示了人物复杂的思想性格。要深入理解文本,必须抓住这些体现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或动作。如阅读小说《范进中举》,学生诵读品味“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丑态”这一片段,找出最能体现其个性化的语言或动作,并体验从悲剧角度写悲和从喜剧角度写悲的艺术效果。
  
  三、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1、自主学习还表现为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多向思维手段,对文本进行主动探究。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问题,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入文本,挖掘文本隐含的深刻含义。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有阅读批判的心理准备,消除学生迷信权威的心理,鼓励他们大胆怀疑。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其着眼点在于与作者对话的同时,能够超越作品和作者,发表与之不同的见解。在阅读中多问自己:“何者为假,何处有阙?”我的疑问有根据吗?经常性的反思,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如阅读小说《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后的结局”这一片段,要引导学生敢于求异,作品以喜剧结局,我们可否设想以悲剧结局?
  我们也可用反向思维探讨:范进中举喜极竟然发疯,合乎情理吗?可否描写成“范进中举喜极竟然大哭起来”?试比较两者的艺术效果。
  从表面上,情节很荒诞。但仔细分析,范进醉心于科举,虽屡试不中(考了20多次),但仍苦苦挣扎至老(54岁)。范进中举前贫穷至极,受尽冷言冷语和鄙视,年老中举,惊喜过望,这一故事情节合乎情理。作者采用夸张手法,写主人公的昏倒、疯跑、跌倒的丑态,极具讽刺效果。
  2、用多向思维评析人物的命运(结合时代背景),构造人物对话,也是对小说精彩人物形象的一次再创造。如阅读小说《范进中举》,小说通过鲜明、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认识了范进、胡屠户、张静斋等人物后,你想对哪个人物说话?说些什么?
  3、要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评析理解。学生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审察作者因时代或阶级不同而产生认识问题的局限性。阅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后,学生对课后练习题提供的选项产生质疑:菲利普夫妇的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他们认为菲利普夫妇家境贫穷,躲避穷水手于勒情有可原。
  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全可以张扬他们的个性,培养成功者的心态,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全面开发。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科学引导。
  
  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城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