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措施

作者:章建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中国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推出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该课程计划及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于2001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实验)。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亦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有它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囿于课堂的教与学的互动,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我们的“大语文观”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这解决了阅读的“量”的问题而没有充分解决“质”的问题;学生在大视野的阅读活动中,尤其在目前信息激增的时代背景下,容易淹没在大量的阅读信息里,从而使阅读效率受到限制。因此,研究性阅读的优势就得以显现。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阅读则必然有筛选信息的思维环节,学生必须捕捉有效信息;并且必须在这个基础上,以问题导向,才能开展定向的分析探究。以问题为中心既控制阅读范围,又能促进对阅读材料的思考,这是研究性阅读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倾向:重视理解分析,尤其是重视应试训练而轻视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思维训练而轻视平时的朗读和背诵,出现了个别老师以讲代读,以老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剥夺学生的阅读权力,这其实与新课标的精神相背道而驰。那么,怎样探究新课程阅读教学呢?
  
   一、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教材中无论是语文课本,还是语文读本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富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好文章。如果仅仅听老师讲过或学生匆匆读一两遍,是远没有可以成为自己的东西的。叶圣陶曾说:“语文是一门实践课,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不诵读是难以掌握的,老师任何的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语言体验感悟。”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只有刻意培养学生去朗读课文,让他们自己从中感受到课文中所隐含的美,自己去理解内容,感悟文中的思想情感,才会扭转他们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被动局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很形象地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去读读记载古今中外伟人和名人思想精髓的文章,就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也能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和智能的活动水平。因此阅读教学要紧扣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扩大阅读量,扩大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阅读离不开大阅读。大阅读是形式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引导学生读中外名著,用人类文化精品来充实他们淳朴的心灵,为他们打下一生发展的基础。同时学生有了丰富的阅读量,语文教材上那些简短的课文对他们而言就非常简单了。同样每学习课文要推荐相关的课外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或是同一作者的作品,或是同一题材的作品,这样就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整篇文章,从课内文章扩展到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并在比较中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学会赏析。而学生课外阅读需指导,阅读要体现科学性。阅读的科学性主要指符合科学的阅读原理,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等。科学的阅读原理指能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人中认识规律,符合教育心理和语文阅读理论。在具体的指导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采取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阅读方法,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读小说可采用浏览故事情节,细读精彩片断,读诗歌重在浓情朗读,背诵品味,读散文则在体验语感,理解内在思想涵义。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学生才会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而一旦达到此目的,则意味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
  
  让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就必须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的方法,培养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达到学会阅读,学会分析的效果。其次要在课余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查找资料,积累资料,学习筛选信息,学会做文摘卡,学写读书心得等。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能力,学会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在阅读时间和做读书笔记方面,也要有明确的要求。时间上,规定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阅读,持之以恒,雷打不动。在做摘记方面,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凡要读书就要做读书笔记,及时摘录精彩片断、警句名言或自己的感受。养成习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再创造,带有强烈个性特征的活动,从而让学生从阅读反馈中找到阅读的兴趣。
  
  四、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有人戏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此言初听,觉得言过其辞,但后来一想,觉得有一定道理,此言至少说明老师对学生一定的影响。在新课程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首先需要语文老师的率先垂范,老师自己去阅读一些书籍,甚至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分享阅读所带来的乐趣。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如设立班级图书角,墙上可以贴上一些同学们所喜爱的名言等。让学生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此外在阅读之余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名家名段背诵赛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成为充满思想活力的开放的动态思维过程,成为具有丰富情感体验和深刻理性思考的心理过程,成为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创造的学习过程。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为了能使孩子们得到最大的财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爱读书的下一代,使我们的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民族。
  
  单位:浙江慈溪市附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