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激活.积累.张扬.创新
作者:刘新才 陶桓兵
一、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把心灵的触角伸向生活,伸向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在生活中去感悟、思考。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抓住一切时机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切实做到生活需要,让写作服务于生活。比如新年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写信,暑期让学生写调查报告,综合性学习之后根据自己对本次活动的理解与思考自由撰稿,针对校园和社会热点让学生写自己心灵感受,母亲节赞母亲,劳动节颂劳动,在这些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自然而然会产生写作兴趣。
其次是抓住学生的爱好入手激发写作兴趣。现在的学生爱好广泛,如果老师能挖掘利用,因势利导,为作文教学服务,定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写作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也作过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为达到让学生进行动作描写时做到“分解、活化、写出动感”的目的,我们抓住学生中有很多球迷的特征,以足球巨星罗纳尔多一次精彩表演的片断和姚明NBA赛场上过人、扣篮的片断为切入点激发兴趣。还有一次,写作训练内容是“人物肖像描写突出人物个性”,我们抓住学生爱看电视,对节目主持人总爱品头论足的现象,要求他们描绘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肖像。结果,学生写作兴趣浓厚,董浩的可亲,李咏的沉稳,朱军的真诚,毕福剑的幽默等形象跃然纸上。
实践证明,教师不仅要懂知识,更要懂人,了解学生,抓住他们的爱好也不失为激发写作兴趣之良方。
再其次是调动表现欲,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过去,学生写作大多仅为一个人写作——批阅人,了不起一二篇优秀的文章在班级作范文宣读,这样学生写作目的太单一,容易使学生更讨厌作文。现代中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我们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更多人欣赏他们的文章。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向校刊推荐。我们还在班级出一本作文集,集子既选择一些学生佳作,满足他们表现欲,也给后进生一个展示的机会。他们的习作中,只要有个性的、精彩的亮点就摘选这些片断,一个阶段之后装订成册,全班甚至全校展示,这样每个同学都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最后,让学生写作形式多样化也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学中,我们写作训练形式多样:比如课堂作文、日记、随笔、读书笔记、班级日报、小论文、书信、剧本、小说、诗歌,有时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风格的文体写作。
二、触动学生心灵,做一个善于感动之人
《庄子·渔文》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做一个善于感动之人,才能凭“精”、“诚”写出真情实感去感动别人,然而初中生对社会、自然的认知心理还不够成熟,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人、事、物去触动学生心灵,调动他们情感,培养他们做一个善于被感动之人,做一个有情人,尤其是被生活中的细节感动。
有一次我们要求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习作,为避免学生“为写作文强说爱”,让学生收集他们最烦母亲说的话,然后静心想一想,天冷了让你“多加一件衣服”,吃饭时要你“多喝一点汤”“多吃蔬菜”,上学前叮嘱“上课认真听讲”,做作业时提醒“人坐正”“字写认真”,这些让你烦的话中饱含母亲怎样的情;还让学生比较一下,在你远行的途中口渴,陌路人给你一杯白开水,你会感激不尽,但每天放学回家,母亲为你倒上杯饮料,你为此感动过吗?然后要求学生回想母亲与自己生活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心灵去感受母亲无私的爱……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心灵真正受到了触动,写出了不少真情赞母亲的文章。一学生在《阳光无香》中写妈妈一次偶然出差自己的不习惯,慨叹“过去总是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中,而失去享受阳光香味的心”犹如“久居幽兰之室不闻其香”,另一学生在《让我载你一次吧》中写自己从小学到初中,母亲的上千次载着自己在风雨、烈日中往返于家与学校,终于由心中发出“今天让我载你一次吧!”“今后我要每天载着你通过阳光大道去看夕阳。”一学生在为母亲洗脚之后的作文中写道:“亲情,溶在热水中,溶入到我们母子的心底。”另一学生则由母亲的脚联想到平时母亲教导的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要想成功,必须洒下辛勤的汗水。”通过角色的转换,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心灵受到了触动,真情得以感悟。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还经常领着学生到德育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春的温馨、夏的艳丽、秋的金黄、冬的圣洁。
三、丰富积累,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传统的写作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重应试轻素质。这使作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现在提倡“创新”也并非写“外星人”写“飞碟”写科幻。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打好一个基础,即丰富积累,其中包括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
1、语言积累。古文云“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蒲扇之,不销不止,极其费力。作文如铸铜,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初中生习作本身有一个模仿的过程,大量阅读,善于阅读,不仅积累古人和现代语言大师们的语言精粹及一些语言技巧,而且在熏陶感染中丰富了情感,增加文化底蕴。日常教学中,我们首先是鼓励学生课外广阅读,写读书笔记,更主要是扎根课本。积累《陌上桑》让学生学习了侧面描写;阅读《变色龙》让学生理解了细节刻画;欣赏《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了解了肖像描写的作用,品味《芦花荡》认识了景物烘托的妙处;朗读诗歌、散文,培养了语言的精炼与生动……有了语言积累,学生习作才能做到语言新。
2、生活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写作创新的源泉。苏辙提出“文者气之所形”、而在对“气”的论述中除谈到加强内在修养之外还重点突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也就是强调了作文者生活积累的重要性。教师平时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意识,让他们习作能忠于生活,忠于自己的心灵,从而勇于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生活独特的感受做到立意创新;让他们善于捕捉生活中普通的但又反映社会本质或生活意义的一些素材做到题材新。
有了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及前面提到对真善美的向往、追求,学生习作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境界决不是纸上谈兵,古人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强调写文章“非从胸臆流出,决不下笔”。他们所说“性灵”“胸臆间流出”不就是强调在积累的基础上忠实自己心灵,抒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佳品?
四、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固然很重要,但教师必须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承认学生精神个性差异进行正确引导。的确有学生作文语言技巧老练,但自身却灰暗或玩世不恭,在文章中只求“真”不求善,不求美。这正是我们教师引导的责任,教师应让学生正视眼前的假恶丑,潜移默化地接受真善美的感染熏陶,让他们心中燃烧着向往真善美的理想之花,追求做人和作文的统一。
如何在写作实践中让学生张扬写作个性呢?我想这不应该有一个既定的模式或现存的答案。下面笔者谈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认识。
1、正确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定论,从而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才是与众不同的。比如有一次出题《“!”的联想》,学生都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标点符号。老师作了适当引导:还可从符号的形联想到生活。学生的思维开始发散,有的同学想象成被伐树林流下的泪;有的同学认为是自己考砸后父母拉长的脸和闭不上的训斥的口,更有趣的是说这是压在心上的一座大山……这些就是写作个性的闪光。
2、多鼓励,少指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如果老师授课时脸上总洋溢着笑容,不论优生或差生回答问题,只要有个性的东西就是闪光点,及时给予简短的评价鼓励,“你的观察真敏锐”,“想象极其丰富”“今后你会成为思想家”等等,这样学生得到鼓励后,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会展示出更多更精彩的个性化亮点。
3、陶冶性情,放飞想象。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正气,”在感悟真情中,我们设置的一些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以升华,灵感得以触发,可往往由于语言的匮乏而难以表现出来。要让学生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还必须让他们置身于书的海洋,感受书的海洋的无穷魅力,经受洗礼、冲击、磨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文章的美丽,用想象去体验一份真情。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对作品独特的想象更是学生个性的张扬。
创新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积累,张扬学生个性。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尝试着走进作文教学新天地。
单位:湖北仙桃市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