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作文批改的改革方向
作者:李 娟
一、要尽可能地少改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时而删,时而加,学生的作文本上红圈圈,红杠杠到处都是,被改得面目全非。教师可谓精批细改,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唯有这样,教师才觉尽心尽力,心里踏实,学校领导也习惯以此来衡量语文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呢?作文本发下去,多数学生根本不看老师批改的内容,只瞟一眼分数或等级,就把作文本扔进了书桌,教师劳动可谓事倍功半。那么,我们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可以借鉴古人“少改多就”的原则。教师修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要尽量少改,有可改可不改之处尽量不改。所谓非改不可之处,指语言表达方面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如遣词造句、错字别字、书写格式、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可改可不改之处,指文章的取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其实这些方面的指导应放在学生动手写作以前)。学生毕竟不是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轻易否定,这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二、围绕一个重心批改
以教师的眼光看,学生作文中往往有许多不足之处,恨不得把其中的错误一一改出来。然而面面俱到,反而失去重心。作文批改没有重心,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难以给学生留下明确而深刻的印象,问题太多,学生反而不得要领。同时,过多的否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写作文的料,久而久之,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轻重缓急,改作文同样如此。我们不可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下子得到提高,而应该一步一步来。一般地,一篇文章的修改只侧重一个问题就行了。待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再着手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有时候没有指出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不是说这些问题就不存在,而是就这个学生的目前状况来说,这些问题还不是首要的问题,或者目前还不是解决的时机。而确定一篇文章修改的重心,一是要根据本次作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二要结合这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作文批语有针对性
作文批语的常见毛病是千篇一律,笼统而不切合实际。诸如“中心不明确”、“思路不清晰”、“语句不通顺”等等。这些批语几乎适合所有学生,没有针对性,至于这些问题具体出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不恰当,该怎样修改,教师却没有明确指出,学生不知所云。时间长了,学生以为作文评语不过是些空话、套话,对批语不屑一顾。这样的话,作文批改还有什么意义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下批语,批语具体明了,使学生切实得到某一方面的提高。
四、作文批改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全批全改,而且极其周详。这是纯粹的教师活动,学生却没有什么收获。我们可以通过变革来提高作文批改的价值。一是教师批改时,可先对学生作文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从每一类中选一篇典型作文进行批改。这样,教师既了解了全班作文概况,又可从繁重的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下一步的作文讲评做充分的材料准备,把重点放在课堂的分析指导上,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水平。二是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除教师批改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等方式。学生互相批改可以灵活运用,如两人交换批改,多人交换批改、小组集体评改等。一般情况下,不应让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去批改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作文。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批改做必要的指导,千万不可图省事对学生的批改放任自流,那样的话,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评价能力就不会得到有效提高;师生共同批改,可以选一篇作文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讨论修改。注意选文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本次作文的共同倾向,并兼顾本次作文的培养目标。这三种批改方式相互补充,灵活运用,可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评价能力。
总之,作文批改不能简单对待,必须精心准备,认真指导,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单位:河南沁阳市职工子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