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作者:谢英杰




  新课改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大家都在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作为新课改决定性因素之一的课堂教学评价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但我们在参加不少级别不低的渗透新课改精神的课堂教学研讨课、竞赛课和实验区汇报课时,却发现有不少教师甚至少数大赛评委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点让我们不敢苟同,现提出来就教于大方之家。
  1、考试成绩好就是课上得好
  众所周知,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当然教师上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绝不是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考试只是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手段,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好,则是教师个性、教学风格、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各种素质在此情此景下的独特体现,是教师灵感与智慧的火花。用学生考试成绩好坏来评价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2、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好课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校电教设备日趋完善,教师课堂使用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辅助教学亦属正常。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增强课堂教学容量,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但如果将是否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看成能否评上好课的主要标准甚至一票否决的话,这显然是片面的,遗憾的是竟有不少的认同者。
  3、学生活动多就是课堂教学好
  随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将越来越多。但是是否学生活动多就表明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呢?不少人认为,新课改下的课堂就是学生活动的课堂,没有学生活动的课堂,教学效果怎么会好呢?因此,学生活动多,课堂教学就好。但是,任何活动都有一个质量问题,那种“逢问必先分组讨论,逢讨论必推一人交流”的做法显然是不值得提倡的。它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是对“动”的一个曲解。课堂教学中的“动”关键是要学生“动脑”,其次是“动口”、“动手”。只要能激起学生思维,不论是内在的还是外表的,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一些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活动外表是深沉而安静的,它是内心的一种情感、思想,是内在的质疑、深思、感悟、论辩。对学生活动还有一个再认识问题,如果只看表面有可能会把新课改引入歧途。
  4、课堂激励性语言多就是教师观念新
  新课改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中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把对活动与过程的评价看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是对被评价者自我努力的一个肯定,会给被评价者带来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但是,我们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和每个环节都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而这些评价与整个教学内容脱节,成为独立环节。这不仅占去了时间,而且形成固定的、僵化的形式,使教学环节松懈、拖沓,学生热情锐减,从而失去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还有的教师随口赞扬,遍地捧场,使表扬廉价、激励贬值,使“聪明”、“很好”这些褒义词失去了原有的感情色彩。最主要的是,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味表扬淆乱了是非原则,对他们认知世界乃至道德品质的后续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5、课上讲得少,就是课上得好
  精讲精练,教师少讲,学生多想多做,这话都不错。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而且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首先是精讲精练的标准问题,它实在难以作出统一的规定,一是学科差别,二是教授内容的差别。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刀切。有的要精讲,有的要细讲。这都要从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出发,岂可一言以蔽之“精讲精练”呢?因此,精讲精练,特别是课上教师讲的多少是不宜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硬性标准的。
  6、量化评价课堂教学就是教学观念好
  量化是合理评价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评价适度使用也是可以的。但是,课堂教学中的有些因素,如师生的情感因素,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德育渗透,以及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等是不好作量化评比的,否则,就太机械、太呆板了。而且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一个学校以至一个更大范围的教育系统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衡量成百上千个不同个性,不同学科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有多少合理性可言呢?
  7、重视过程教学就是好课
  新一轮课改把过程性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并列提出,将更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但如果据此认为过程重于一切,结果无关紧要,重视过程,突出过程的课就是好课,这又是错误的。由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看出,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能力与方法都是空话。知识任何时候都不能变为第二位。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只重过程,而不论结果,学生能获得什么呢?即便是鉴赏,也有个范围或导向啊,重视“双基”,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是我们传统教学的特色。我们要改变的是轻视过程的倾向,要让学生深入“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而不是不要知识。重过程也重结果,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结果与课程是统一的关系而非对立关系。
  新课改向我们迎面走来,让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更新观念,用批判和发展的眼光以平常的心态来迎接它,对待它。
  
  单位:江苏溧水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