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背影》中的父子情

作者:薛 焱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提起《背影》,人们就会想起朱自清,提起朱自清,人们也会立刻想起《背影》一文。这正如吴晗同志所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读过这篇文章者无不被这样一个背影所吸引:“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者正是抓住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自然而然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深厚、诚挚的父子深情的。细节的雕琢是作者在文中运用最成功的一种表现手法。细节的捕捉,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更是作者内心深处火花被撞击的体现。文中买橘子这一细节的刻画,是作者包括读者之所以对“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一背影留下深刻印象的直接原因,是全篇中的精彩之笔。儿子已经上了车,且坐定了,按理送行到此应该完结。但当父亲的觉得像少点什么似的,“往车外看了看”,发现对面站台有人卖橘子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去买。临走,他对儿子叮咛再三,宛如保护两三岁的孩子,身子离开一步也把心留在爱子身上。当父亲向卖橘子的地方走去时,儿子的眼睛开始闪动了,“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跳下去,又爬上去”,“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白描手法写了一连串的细节动作。父亲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也敲击了读者的心灵,儿子感动得落下眼泪。这泪,是感动的泪,更是自责的泪。在儿子的泪光中,父亲买到橘子的两个动作含义更深、更远,“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小心谨慎,惟恐碰伤一点,到了车上,他却是“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大衣上”。这两个动作,看似矛盾,其实切中肯綮。父亲买回的朱红的橘子,每一颗都饱含着父亲的爱子之情,他当然要小心轻拿轻放,每一颗橘子分明是慈父的那颗心在闪光呢!见到儿子后,他发自内心地感到已经完成了一件神圣使命,如释重负,“一股脑儿”把橘子倒给了儿子,同时连同一腔“父亲之情”也倒给了儿子。作者巧妙地安排文眼,恰切地抒发至情,真实地描写心理,为我们充分地揭示了拳拳赤子心。
  作品开头,开门见山地揭示主题,点出文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全文的起笔,既点了题,又抓住了读者,同时儿子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之情也溢于言表,接着作者用相当多的笔墨来写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随着心理活动的深入,感情的酝酿也逐渐趋向顶点,当父亲临别前穿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时候,作者看到了“他的背影”,于是“我的眼泪很快就来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儿子此时情不能自已,望着父亲的背影,联想到父亲历尽艰辛,半世操劳,为人舍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做儿子的此时自然地流下了真诚的泪花,这泪花正是儿子体贴父亲,理解父亲的那颗拳拳赤子心的结晶。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用文字把它抒发得具体可感并非易事。高明的作家往往在叙事之中,让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去理解和补充。例如,文中通过对父亲背影出现的场面的叙述,不辞劳累的“照看行李”,和脚夫“讲价钱”等等既体现了慈父的眷眷之情,更表达了爱子的拳拳之心。“买橘子”这一特写镜头对“背影”的出现写得很仔细,做儿子的从背后看父亲的背影,首先注意到的是父亲的穿戴:“黑布小帽……深青色棉袍。”在这之前,父亲的穿戴做儿子的当然也看到了,但不会特别注意,只有这时候,在离别在即的这一特定环境里,在父亲到现在仍然不辞辛苦地为儿子去买橘子的时候,儿子从背后想多看几眼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这个熟悉的穿着比平常更能打动自己。儿子对父亲的慈爱之心也彻底地领会了,更沟通了重感情的自己那颗善良之心,于是“我的眼泪很快就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本来,在文学作品中,父子之情是难于表现的。因为感情是抽象的事物,父子之情更是感情中比较隐蔽、含蓄的一类。父亲对儿子的体贴一般比较深沉,常常在不言之中,表现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物上,这些温情,作为儿子也往往体会不够深切。但作者毕竟是高超的散文名家,驾驭语言的能力自不待言,更用他那发自内心深处的挚情,用他那纯熟的散文艺术技巧,用他那“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语言,给我们充分地揭示了感人至深的父子深情。哪一个读者不为作者的真情所打动?哪一个读者不为作者的艺术水平之精湛而惊叹?难怪“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了。
  
  单位:河南驻马店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