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再认识

作者:陈庐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精神熏陶的起点应该是以语言文字及其表现形成的理解和感悟。”那么,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合理实施呢?
  1、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简单的叠加。语文学习讲的是语言的积累、趣味的培养、情感的浸润,这些却应在大量的阅读中完成;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关注与参与生活、不断感悟与认同人类已有文明、不断思索继承与创新、不断校正自己人生航向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将它分成两大块,不能在知识与技能上加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认为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为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是在不断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情感、态度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态度,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人文的关怀都需要教师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来落实,同样,也只有通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的技能。例如,教师在教学古代诗文时,教师发掘了文章中的语言美、人格美、社会美、自然美、文化美。如果只是把这些内容简单地讲给学生听,或者以师道尊严的态度强加给学生,学生更是无法体验古人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为此,教师只有以诵读促感知,在感知中交流,在互动对话中领悟,学生才会受到潜移默化,这样的教育才有春风化雨般的力量。也只有这样人文教育才能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又如,笔者在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把“品味语言”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作为课文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接受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先生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呢?为了完成这情感目标,笔者并没有直接的灌输,而通过下列的做法达到了“知识”与“情感”的交融。首先,指导学生大致了解写作的背景,作者的情况,写作意图和文章的结构与思路,让学生把握思路的同时,初步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其次,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揣摩和赏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最后,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最能体验情感的段句,在诵读过程中,真切地体验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声音真实地把它再现出来,然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最后使文中语言积淀为语感,从而获得对语言敏锐的审美感知,也就是说通过诵读促感知,在感知中交流,在互动对话中领悟,从而认识和体验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伟大人格和悲愤情感。实现了人文性在知识教学中的无声渗透。
  2、文学教学既需要语言的工具性,也需要语言的人文性。在语言教学中,教会学生文学欣赏力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是,许多教师在教文学中,教会学生文学作品时恰恰将这本末倒置:教学生的是写作方法,是支离破碎的语法知识,其实质是教了学生肢解范文的方法。我们该不该教学生什么是文学,如何读文学作品,怎样用自己真诚的灵魂和经验去和作品的描写呼应,去接受作品的感染。在课堂上,我观察到这样一个情景:在学生自读文学作品时,他们不停地挖掘着语文知识性的东西,而对文中思想性的挖掘却很少。我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在追逐猎奇,猎情节的奇、猎词的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价值丧失了,文学教学便自然失去了它本质的东西。这或许是目前的中学生作文没有思想,没有语言、没有个性的原因吧!我认为文学教学更要注意让学生能够欣赏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人物性格,多样的人物行为,进而欣赏其中的思想,得到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标准与能力。文学教学应重在学习语言,学习文化。人是万物之灵,语言产自于内心,具有人性的语言才能成为学习的典范,而人性的语言才是文学创作的源动力。因此,文学教学的基础手段之一便是,用“心”去感悟语言,去理解思想,进而学会模仿,学会创造。
  3、我们知道,当今的中学语文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现实发展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都应该走文化内涵发展的道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思想还表现在,教会学生用语言去服务于社会和人的发展是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目标所在。设想一下,若一个高中生连电子产品说明书都看不懂,起码的应用文,报告都不会写,他不就如同一个文盲了吗?国外一些国家的语文教学,就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他们的老师往往根据课程的目标需要,自己整编教材,他们没有在课堂上作过多的语法分析、默写生词,而是让学生尽情地欣赏文学与文字的美,靠自身不断增加的语言悟性增强语言的感受力。现在语文教学的误区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对格式化的东西太敏感了,却忘了语言是活的,优美的言辞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对思想的批判,对人性的张扬。一个学生的真正的语文水平的提高只能来自两方面:阅读量的积累;思想观念的成型与个性化。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既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它反映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在愿望:教本质的语文,教思想的语文,教服务社会发展的语文。
  语文课程处处闪耀着语言与人文的光彩。让我们在课堂上放飞工具与人文的双翼,让语文课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吧!
  
  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