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克服心理痼疾 提升合作质量

作者:陈秀梅 肖金萍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工作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当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法之一。这种合作学习是二十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的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师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在生生相互交往中,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热心互助,真诚相待,都设法把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在合作学习中,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张扬,合作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仍有着宽阔的可用空间。但是,在现在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这种新的合作方式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多流于注重形式、忽视实效,这无疑会大大影响教学的质量。造成这种弊端的原因,我认为除了与教师的教法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某些心理痼疾有关。
  那么,学生身上存在哪些影响合作学习质量的心理痼疾呢?
  1、心理惰性。由小学升至高中,传统教育的“浇水施肥”已使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当接受者,当现成答案的享用者。而今天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然未能为学生完全适应,完全接受。习惯已使他们产生心理惰性,即心理上过分依赖老师的给予,从而造成实践中的无所适从,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合作探究。
  2、性格缺陷。有些同学,自小便是沉默寡言的,身边的任何事,任何物都难以激活其语言,让其打开话匣子。或许,他们习惯于心里说,而嘴上不说。在越来越注重交流合作的当今社会,这种性格上的缺陷会越来越封闭自我,使自己与别人有隔膜,也使自己容易与时代脱节,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很不利。
  3、面子作怪。有的学生人前人后能说会道,平时的交际能力极活极强,可一到要磨刀上阵,就手脚发软、不知西东。尽管心里想说,却又害怕说错,被人取笑,有失面子。这就造成了他们心里有所顾忌,从而消极对待合作学习。
  4、保守利己。这类学生有智力,也有能力,可谓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可是因传统应试教育中的“磨炼”,使他们害怕于说,心存顾虑,担心说出自己的想法,别人会得了宝,竞争中自己不能永远保持绝对优势,于是在合作探究中敷衍应付,认为沉默是金。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不良的心理痼疾,都是有悖于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宗旨,都不利于社会型人才的培养的。
  如何消除这些心理痼疾,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呢?必须要对症下药。
  
  第一、明确合作意义
  
  让学生明确合作的意义,目的就是要激发其内心的冲动,产生学习的动机,唤醒其参与的欲望。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信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在素质教育大旗高举的今天,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让学生明确合作意义是成功合作的前提。
  
  第二、建立合作自信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之所以不敢积极参与,形成心理的痼疾,根源主要还是缺乏自信。因此,面对缺乏自信的学困生,我们必须帮助其树立自信,引导其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而提高其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针对上面几种心理痼疾,我们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上关键是要帮助他们合理设计自我,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目标。尤其是针对第四种保守利己的情绪,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水涨船高的道理,引导其走出以“个人为中心、狭隘”的自我小圈子,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竞争和挑战,明白没有竞争对手便没有自己最终的进步这一常理。
  
  第三、构建合作关系
  
  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教授丁港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树立自信的有力保证。在学校学习中,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势必造成其行为怪癖,心理压力加重,最终影响学习质量。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是靠学生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交往态度去建立;二是靠老师在班级有计划地营造。在相互尊重和谅解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中,在民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里,学生不必为自己不太成熟的言行而羞愧和自卑。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提升与人合作的能力。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会与他人或多或少的形成关系,而且任何人都必须适应这些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教育那种自视过高、保守利己、有自私狭隘思想的学生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出个人的圈子,融进集体之中。教育他们既要有英雄意识也要有贫民意识,不要因讨厌别人、看不起别人而寡交,明白到孤芳自赏对自己发展进步的害处。同时,也不必耿耿于别人会超越自己,而应把它看成是自己前进路上的动力。通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让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分享集体的快乐与痛苦,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也学会对弱者给予关爱,这样,学生在愉悦的心理作用下,便会树立更大的自信。
  
  第四、创设合作情景
  
  合作性学习主要是以群组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群组成员自身在信息、知识及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可以在合作中得到不断的提高。为了实现合作提高的目的,我们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几个方面:
  1、创设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合作的课堂中,一定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特色,而且应该是全体合作者为主体,而并非其中的一两个表现突出者。为了创设合作的民主氛围,我们要注意消除权威的副作用:一是适当消除教师权威的副作用,把学习的自主权还权于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甚至可以走进学生当中成为一个“讨论者”,与学生共同学习,把自己融进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互动中。二是适当消除合作小组长权威的副作用。除了充分发挥好组长的职能作用外,更要调动好组内各合作成员的积极性,实现平等对话、平等参与、机会均等,做到各尽其职、各显其才。
  2、注意内容的可合作性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教学方法的采用也因人而异,俗话说“教有定则,教无定法”,尽管合作学习在运用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决不可滥用。进行合作探讨的内容一定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能有话可说,能学有所获。因此,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身份的教师必须要做好导引的工作,明确合作讨论的内容、范围、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探究。合作的内容可由老师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来精心设计,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质疑思考做出决定。如我在教学《宝玉挨打》一文时,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了合作探究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根据对文本的阅读,各组列出宝玉挨打的所有原因,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第二步,请各小组作出分析比较,找出大家一致认为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三步,请各小组成员自动分成正负两方,辩论一下宝玉是否可以避免挨打?综合意见之后再进行各组间辩论。经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各小组展开充分的合作探究,小组之间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课堂气氛高涨,组内成员在团结合作之中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对作品主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3、为学生巧构成功的舞台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的体验,已成为运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激发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励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如果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是成功多于失败,他将因此养成勤奋进取的性格,敢于面对困难而追求成功。相反,如果求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是失败多于成功,甚至只有失败没有成功,则他将形成自贬自卑的性格,不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上面所提到的学生中存在的几种心理痼疾,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成功失败之数引起的。对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看,某些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审视视野与评价角度。多关注及肯定其表现,在评价中把学困生的进步大小、表现情况作为整个小组成绩的重要参照,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自己必须努力参与,争取进步,小组的实力才越显强。通过这样的关照,逐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痼疾,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与人交际、合作的能力。
  其次,要适当运用示短艺术。示短艺术是一种良好的交际艺术,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艺术。杜威说过“人类最深厚的冲动是要成为最重要的人物”,这种示短艺术能激发学生的这种“最深厚的冲动”。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的格式塔刺激物,就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改变它,并使之成为完善结构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的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去填补、完善。教师如果巧妙地展示教师、行家里手的短处,激发学生用自己的长处去完善、填补,他们的成功感就会大大地增强。
  再次,要恰当地启用激励机制。一方面多鼓励学困生选择挑战性的任务,不放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多激励优秀学生树立帮带思想,消除利己思想,明白个人的成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从而激励全组共同进步!
  
  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官窑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