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教育管理与教学质量
作者:李 惠
一、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在教育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为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教学质量既是教育管理的目的,也是教育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育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的一大原则。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两大要素,“教”和“学”是教育工作的两个基本方面,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决定,因此,全面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学的管理,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教的管理。
第一、教师素质提高。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功底,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且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作为管理者就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认真抓好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从而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二是要求广大教师自觉进行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了解世界各地的教学动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三是注意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总结则是提高的途径。
第二、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中最为突出的是课堂教学的管理。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因为通过研讨可以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解决的方法,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开辟新的教学途径。而举行各种公开课则是开展这种研讨和探索的极为有效的形式。这些公开课按档次分为三类:一类叫观摩课,这是最高层次的公开课,请高水平的教师担任,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这种形式的公开课既能展示教学特色、教改成果,推动教学改革,又能树立典型,指导教学。另一类叫研究课。由教研组安排,推荐本学科专题研究承担者或由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这类课在教研组范围举行,对课堂教学要进行集体设计,课后对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类叫试验课。这类课在备课组内举行,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群众化,把全体教师吸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诸如以上的教研活动均能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第三、教研工作的管理。教学研究的开展状况和活动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研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抓教学研究必须进行统筹安排,以大带小,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教研活动的生命线是教研组长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两个积极性的核心是期望值的实现,组长期望教研组获得成绩,教师期望通过教研活动取得收获和提高。而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就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去实现。
(二)学的管理
管好学生的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管好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怎样才能管好学习过程呢?必要的规章制度是重要的,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各环节的任务,取得学习的效益。
要教会学生学习,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规律;掌握学习的基本技巧、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只有这三者有机和谐的统一起来才能算会学。学习的方法必须随着知识传授而渗透,学习的技能技巧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训练,学习的品质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离开教学过程的实践是绝不能解决会学的问题的。作为教师还要注意观念的转变,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是时代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因此教会学生学习和给学生传授知识一样都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懂得现代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在学习中对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现代的学习重视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只有学会学习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
二、以规范化为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
通观中外,凡是办得好的学校,都有一套符合规范化要求的规章制度,这说明实行规范制度化的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的条件。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为教学发展铺设了一条科学的轨道,使教学的各层次、各环节按既定的要求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运转,保证了教学的有序协调,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规范了管理者的行为,避免了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减小了“人治”的成分,增加了“法治”的成分,并保证了教育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也规范了被管理者的行为,保护了指挥的畅通、管理的有效,保证了步调的一致和各方面的协调。因此我们在教育管理上要努力实现以规范化为内容的制度化管理。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