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农村学校图书馆教育性思考

作者:宋福君




  就性质而言,学校图书馆(室)的教育性和服务性尤为突出,离开了教育性和服务性,它就不能发挥作用。本文拟谈谈农村学校图书馆教育性的新思路。
  农村学校图书馆(室)是学校乃至当地图书情报资源的中心,是传播知识、进行教育的知识库。革命导师列宁十分推崇图书馆的教育作用,他把图书馆当作一种提高人民教育和文化的重要工具和在全国最普及、仅次于学校的文化教育机构。他认为:图书馆和农村图书室在长期里将是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和几乎是惟一的机构。我党的先驱李大钊同志也曾说过:“现在的图书馆已不单是藏书的地方,而为教育的机关。”相对而言,学校图书馆(室)的教育性较一般图书馆的教育作用更有针对性,因为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正在接受教育成长的少年儿童。
  进入21世纪,在“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入新课程的今天,农村学校图书馆(室)的教育性越发凸显:
  (1)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观,拓展重视智能培养的方向。中小学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能,如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笔头表达能力、阅读和语感能力等等。上述诸多能力的培养,除教师课堂教学外,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利用图书馆(室),广泛阅读各种书刊得以加强。从而使学生沿着课堂的小溪,步入图书馆的大海。
  (2)改变单一应试教育的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综合教育观念。传统的“应试教育”只重视课本的学习、单一呆板,索然寡味;而素质教育强调课程引导下的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以扩大学生的生活实践面。学校图书馆(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利用馆(室)收藏的各种书籍,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向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改变口耳相传的教学程式,开启多动教育形式。创新的教育方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为了培养未来的合格人才,光靠老师讲、学生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和动情等“六动”方式获得更多、更活和更适用的知识和技能,图书馆(室)是各种知识的信息源,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室)的书刊,通过看、听、读、抄、思和情感的投入,可索取大量信息,这无疑是对课堂讲授方式的补充。
  (4)改变“教师中心论”,实现“学生自主化”。农村的孩子,成天围着教师转,惟有老师说了算。这不利于未成年人自主个性的培养。要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吸取各种知识,图书馆(室)的藏书是学生向往的。学生通过自由地选择和阅读书刊,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改变固定的课堂限制,拓展开放的教育环境。课堂教学,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所学的课程。但未成年人的求知欲望很强,许多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而图书馆(室)的藏书往往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教育环境,可以使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汲取各种有益知识的营养。由此可见,图书馆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无限延展性。
  (6)改变学校教育的独立性,开展“三结合”教育的新局面。在当今社会,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现代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它是一种多渠道全方位的新教育模式。学校图书馆(室)的藏书是有针对性的,不是良莠不齐的。所以学生带到家庭阅读,家长是欢迎的、放心的。这就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了方便。这种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主的“三结合”教育方式,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农村学校图书馆(室)是大有作为的。
  
  单位:甘肃会宁县土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