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语文教学中的创作式学习

作者:胡君土




  创作式学习是以形象思维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学习活动。形象思维是这种学习的内部基础,没有形象思维的积极参与,也就说不上创作式学习。其实,形象思维是一种经验思维,它离不开生活的感想和体验及其在整个思维过程中的积极形成和内敛,以致贯穿整个创作学习活动。
  创作式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创作能力。同时,此种学习活动,在我们语文教学改革中,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而不是以一代十,以偏概全,用创作式学习代替语文教学的最基本任务。
  
  一、创作式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
  
  创作式学习,有如其他研究性学习一样,有其复杂的过程。一般的共识是,它可以分为四个子过程。(1)知识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广采博览,从名家名作,各种文本和媒体吸收知识经验。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通过积极思考,达到融会贯通,它是一个积累和贯通相结合的过程。(2)技能学习过程。任何技能都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和次数的试炼,并以此为基础,反复多次,熟能生巧。而写作学习又是技巧的特殊训练,思维的运作,碰撞多次点燃了智慧的火花,以致进入某种境界,达到某种高度。它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豁然开朗的过程。(3)自主创作过程。按学习活动的进程,让学生身体力行,更多地体现在他的实践层面。而且,这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占主导地位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同时,运用已有的一些知识经验,自觉地投入思维的创造性行动。从对事物的观察,材料的掌握,到选题立意,布局谋篇,以及文体的确定,语言的表现,都是学生自主意识自觉建立和升华的一种表达。(4)交流和探讨过程。主题作品创作出来以后,不能少批判和检讨这个环节,否则作品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得不到更加有效的弥补和改正。这一工作的开展,需要师生共同的参与,对作品提出诸多的修改方案。教师有权干预,或者站在某种高度,不加掩饰地评头品足。但从关心学生成长这一角度出发,那种批判和否定,应该是善意的坦诚相见,尊重他们的创造和精神,使之乐意接受,达到共同交流的目的。其结果,完成边学习边提高的有效过程。这是师生一起对作品进行一次再创造,出现一个新面孔的过程。
  
  二、创作式学习与主体语文学习
  
  学生在主动接受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里,要采取一定的学习策略。这就是说,要明确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向和任务。不能狭义地理解创作式学习,并把与知识、技能学习割裂开来,或者把它们理解成几条互不交错的学习线路。也不能片面强调创作式学习,错误地引导学生走“单打一”的道路,从而忽略另两种学习。也就是说,要运用创作式学习语文,必须要正确解决好如下一些关键问题。(1)从学习任务的分配来看,主题语文的学习是前提,知识经验的大量积累,学习技能的充分掌握,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处理起事情来就会轻车熟路,解决问题就会游刃有余。而创作式学习是主题语文学习,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写作技能,然后主动请缨,选题创作,就不乏底气和力量。(2)这里也不必产生不应有的歧义。我们提出的创作式学习,侧重于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写作部分,而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学生学习写作也有各种路径,而创作式学习是主题性写作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经验储备的情况,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对文学写作充满了一腔热情,才会在自主意识支配下,选择某种文学体裁,进行主题写作学习。(3)创作式学习,是一种品位更高的写作学习。对具备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又符合他们创作意愿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创新学习,但决不能普遍展开,人人参与。也不必由老师给学生下指标,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任务。(4)如前所述,创作式学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学生从对生活的广泛观察和知识积累,到选题、组稿、表达,又要对完成的作品进行润色、修改,使作品更加完美动人,需要一个过程,牵涉一定的次数和时间,如篇幅较大的小说、报告文学等,完稿的过程更长,或许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一年的时间。这样的写作学习,是少数人的行为。我们不必对学习对象太苛求,欲速则不达。我们务必尊重写作的规律,务必尊重学生的写作意愿。做到少干预、少指责,否则事倍功半,适得其反。(5)创作式学习是学生写作智慧完整体现的一次表达。它是对一个人全面素质综合应用的一次试练。这对创作式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是虚心求知的学习者,必须是生活的有心人,必须是不怕失败的实践者。我们对他们的忠告是:做一个创作式学习者姑且优秀,但不要走火入魔,以致荒废了其他学业。读书和写作都是一个学习过程,两者要紧密配合,相互兼顾,互相作用。创作式学习固然重要,可以说也是一个真理,但真理向前多跨半步,往往就会变成谬误。
  综上所述,创作式学习,是继研究性学习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把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之中,通过广大师生的不断试练和实践,得出一些粗浅的体会,以得到课改前沿的同仁们的关心和支持,共同来探讨这一新课题。
  
  单位:浙江温岭市泽国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