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阅读教学要和作文挂勾
作者:卢维凡
一、阅读教学要体现作文教学的目标,必须实现“三步走”
(一)走出教材
教材,主要包括教科书和相关的教辅资料,如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影录光盘、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练习册等。在阅读教学中,单靠这些是远远不能满足阅读的要求的,要让学生写出高水平的美文佳作就更难了。何况教师在教授时,还要实行“去粗取精”,真正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已经不多了。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的同时,还要给予补充和延伸,开启学生的视野。当然,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而且还应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真正起到延伸和开阔知识视野的作用。通过有指导性的自主学习,学生就更深刻地掌握教材所蕴涵的信息。
另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籍,或让学生到校内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吸收相关内容的信息,拓宽阅读范围。阅读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思维的开发。有时一句话,一件小事都会引发无限遐思,文思泉涌。
(二)走进网络
互联网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丰富的学习资料。教师需要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把网络资料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料整合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创建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阅读方式。美国学者布鲁巴克在分析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后很有感慨地说:“在教学方法的前沿阵地,假使还有哪一点可以成为新的突破口的话,那就是教育技术。”阅读教学要打破传统的阅读方式,只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
未来教育发展的走向,应该是让课堂教育更具交互性,更具信息含量和活动空间。要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非靠网络资源不可。阅读教学因其覆盖面广的特点,正好是应用网络教育的最佳领域。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开设的教学活动课,例如,“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近经济”等,开展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相近,如果没有网络资源的支撑,是很难达到教育的深度和高度的。
(三)走进社区
社区资源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它表现为社会所有的存在形态和人类活动。包括山川、草木、工厂、农村、集市等自然资源;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体育等人文资源,也包括宗教、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等伦理资源。只要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的开发,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增进阅历,为我们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扶持和保证。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实践基地或工厂部门之间的合作等途径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整日地冥思苦想,不如跟别人学习一会儿的收获大。耳濡目染所得到的知识比熟读圣贤书来得快来得实。
但是,人们普遍理解的教育只是在学校系统中完成,而社区资源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这一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进行阅读教学。
二、作文教学要置身阅读教学的土壤,才能实现“茁壮成长”
作文是学生展现才情张扬个性的舞台,但如何能够让宽阔的舞台激起涟漪,需要很大分量的知识储备,而这种“储备”是由阅读累积而成的。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优劣。因此,要创作美文佳作,就必须把作文教学置身于阅读教学的土壤,才能实现“茁壮成长”。阅读对于写作,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造就素材的“大款”。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写作技巧的粗劣,而是素材的贫乏。学生苦于“囊中羞涩”,没有像大款那样随意挥霍的本钱。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大船破浪远航,需要深厚的积水;大鹏展翅高飞,需要厚实的大风。学生只有大量地吸收语言信息,才能言之有物,文思敏捷。要知道,即使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其次,提供作文的“偶像”。“偶像”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崇拜和效仿。如果我们都把精美文章当作“偶像”来对待,学习其巧妙的构思和布局,吸收准确用词和表情达意之法,那么美文佳作就离我们不远了。
再次,是开启智慧的“钥匙”。阅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知识又是智慧的沉淀和酝酿,而智慧使得作品的思想更加深刻和独到。如有一位学生在他的作文《七月七日之夜》中这样写道:“我想,牛郎和织女的感情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美好,因为牛郎是趁织女洗澡的时候把衣服拿走,致使织女不能升天。牛郎的做法带有强迫性,可见织女嫁给牛郎并非出于自愿。”这样独到的见解,没有丰富的知识阅历是写不出的。
阅读教学可以带动作文,作文教学又可促进阅读。阅读是一个借鉴和输入的过程,而作文又是一个创作和输出的结果。两者如同一对血脉相连的兄弟。因此,作文和阅读不可分而教之。要带着作文的目的去阅读,要充分利用阅读所得进行作文。阅读和作文,彼此同舟共济,水涨船高。其价值和效果,不言而喻。
单位:广东恩平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