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漫谈文言文朗读节奏

作者:刘昌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科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文言文在基础教育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各地区历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所占分值也是稳中有升。因此文言文的阅读也正日益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重视。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尤其如此。他们刚刚接触文言文,按课标要求,他们要能达到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首先需要他们对古汉语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增加词汇和句式的积累,要做到这些,除了诵读外,别无他途。
  但是,文言文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的。尽管课文中加了标点,分了段,但也不能完全反映古汉语的构词规律。句读的准确无误,不但能保证朗读的正确、流利,还有助于把握古汉语的构词规律和语言艺术,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读清文言句读,正确把握停顿节奏,便成了诵读文言文的首要任务之一。
  文言文的停顿基本有两类: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和语调;一是句内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停顿。其中句内停顿才是中考考查的重点。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需要准确地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准确地把握句意;再把意思紧密关联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在这些“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时,可从寻找谓语动词入手,把与谓语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整体考察: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中的停顿了。笔者多年来总结出一些规律,具体如下:
  一、根据句子成分来停顿。一个文言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要有停顿,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要有停顿,谓语和补语之间一般也要有停顿。例如: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能/谤讥/于市朝
  二、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来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若”、“至于”“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例如: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2、盖/竹柏影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三、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古汉语的单音节词,发展到现在大都演变成双音节词,朗读文言文时,学生容易将现代汉语在头脑中形成的固有双音节概念反映出来,因而发生停顿的错误。例如: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是“可以凭借”的意思,“以”后面还省略了代词“之”)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是两个个词,指妻子和儿女,所以要分开读)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是”是两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是“给这个人”,不分开读就会误解其意。)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是两个词,要分开来读)
  四、节奏停顿应反映出句中的省略成分。例如:
  l、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的后面都省略了“鼓”字)
  2、上/使/外将兵(“使”的后面省略了“之”字)
  五、转折连词之前应有停顿。例如:
  1、人不知/而不愠
  2、环而攻之/而不胜。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时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前也要停顿,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六、“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例如:
  1、洋洋乎/与灏气俱。
  2、余闻之也/久矣。
  七、停顿应体现出句子结构成分的原貌。
  1、瞻余马首/可也。(不可以读成“瞻余马/首可也”)
  2、望晚/日照/城廓。(不可以读成“望/晚日/照城廓”)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不可以读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八、表示目的的关联词前一般要停顿。
  1、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另外有几点情况值得注意:一是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需停顿,例如“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中,“游”和“鱼”,“细”和“石”之间不能有停顿。二是作状语的名词与中心词之间不能停顿,例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犬”与“坐”必须连读,不能停顿。三是一些比较固定词组内部不能停顿,例如“庙堂之高”内部不能停顿。还有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单位:江苏兴化市西鲍乡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