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语文阅读教学几点做法

作者:王治国




  学生的阅读活动绝不是简单的知道、理解、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所读文章内容的启发下,对生活的体验,认识、选择、评价的过程,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定性,是在阅读文本与阅读主体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就是引路人,作用就是帮助者,那么如何引路,如何助读,就是策略和方法的问题。要让学生健康地、正确地、积极向上地感悟文本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他们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符合时代的旋律。
  要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自主发展的目标,还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语文阅读学习操作流程。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借鉴了自主学习理论和互动性阅读的科研成果,拟定了“整体感知——激情诵读——体情悟理——审评认定——自由鉴赏——拓展迁移”这样一个基本流程。具体操作如下:
  
  一、整体感知
  
  所谓的整体感知是指:先快速浏览文本的题目,开头结尾和重要语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在这一阶段的常规目标是因文本不同而不同的。文艺性作品要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事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社科类作品,要知道作者亮了一个什么观点,用了哪些事例或道理来证明的。科技文要知道作者教给了我们什么知识,这种知识有什么用处。让学生把感知到的这些内容口述出来,做到简明扼要,语言通顺,表达得体。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敏捷性的发展,同时锻炼学生的速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些能力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以后经常用得着的素质。
  
  二、激情诵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文本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进而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诵读文本。例如,我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诵读前,引导学生说:“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我们知道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那么,我们最可爱的人对敌人,对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又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能在诵读中用你的抑扬顿挫的语调体现出来吗?”学生们受到了感染,个个欲试,气氛活跃。当学生感悟出来的语调有不够恰切的地方,就由其他学生点评,或老师点一下,都能准确地把握。
  
  三、体情悟理
  
  这里所说的体情悟理是指通过诵读活动,让文本中的情理同学生的情理相互作用,从而有个性化地解读文本。一般地认为,文艺性作品是表情的,社科类作品是说理的。其实,无论什么作品都是情理并存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在抒发对志愿军战士无限敬仰之情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理。《“友邦”惊诧论》在驳斥敌人谬论的同时,不也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吗?
  四、审评认定
  我们阅读的文本,有些是以前撰写的,那里面的某些观点,某些道理,某些情感难免滞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对青少年来说,就要有一个审视评价的过程。哪些需要修正,哪些需要继承,哪些需要摒弃,哪些需要发扬光大,要让我们的学生们自己来认定,做出选择,从而发展他们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当然这种评价认定要让他经过充分的讨论,让他们用社会进步这把尺子来衡量。
  
  五、自由鉴赏
  
  人们学习语文,阅读文本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要挖掘作品的人文因素,还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为传递我们的思想服务。选入课本的推荐给学生读的,自然都是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文学典范性的文章。反复阅读作品后,学生应能知道文章好在什么地方,通过讨论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记在脑中,成为一种知识技能的储备,自己作文时拿出来应用,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使语文学科真正地起到它的工具性作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鉴赏还有个方法问题,一般说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看文章表现主题方面有什么特色;二看材料运用和选择,三看结构布局;四看表达技巧;五看语言运用及特色;六看文章题目。不要每篇文章都面面俱到,拣其最具特色的一两点鉴赏即可。
  
  六、拓展迁移
  
  以上五个环节都是就学习借鉴的角度而言的,学思想,学做人,学方法。学是为了用,拓展迁移就用学到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它带有演练的性质,是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拓展迁移就是联系,一是要把与文本思想内容有关联的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进行评判,进行考证。二是从方法的角度,把多个文本联起来,探索归纳规律,形成技能,用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既学到了方法也陶冶情操,经过多次的不同层次的演练、归纳、类化和再创造,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六个环节,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相辅相承。一节课中可综合应用几种形式,也可进行某个单项的训练,次序也不是固定的,灵活机动才能发挥出较好的效益。
  
  单位:河北围场县半截塔中学